摘要:推動防控數據向社區(村屯)推送,防控關口向社區(村屯)前移,強化防控網格化管理,建立由社區(村屯)工作人員、網格員、基層醫務人員、公安民警、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等組成的常態化防控工作隊伍,持續開展外來人員排查和居(村)民健康監測,認真做好組織動員、健康教育、隨訪登記、信息告知、物資準備、外來人員和重點人員管理、出租房屋和集體宿舍管理等工作,切實把社區(村屯)防控措施落實到戶到人。全面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責任,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爲防控重點,持續強化“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完善日常運轉與應急處置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形成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共同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防控格局。

原標題:瀋陽最新通知:涉及幼兒園,對托幼機構等人員做到應檢盡檢

關於印發瀋陽市新冠肺炎疫情

常態化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區、縣(市)黨委和人民政府,各開發區黨工委和管委會,市直各部門、各單位:

現將《瀋陽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瀋陽市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

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指揮部

2020年6月3日

(此件公開發布)

瀋陽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方案

爲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防控策略,按照“五早六快”的工作要求,突出重點環節,強化支撐體系,有力保障人民羣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有力保障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原則

(一)預防爲主,科學防控。把人民羣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抓緊抓實抓細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科學有序開展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研判、監測報告、疫情處置、病例救治、信息管理等工作。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注重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提高防控水平。

(二)突出重點,精準防控。根據疫情防控形勢發展,堅持分區分級、突出重點、精準施策、精細防控,緊盯關鍵環節,補齊短板弱項,進一步加強重點人羣、重點場所的管控,着力抓實抓細各項措施,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精準性、精確性、有效性。

(三)各司其職,聯防聯控。各部門要嚴格落實主管責任,強化對各行業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指導和支持;持續強化部門間聯防聯控,實施統籌調度,加強協調配合,形成防控合力;加強區域、部門、社區(村屯)和單位聯防聯控,做好信息共享,實現疫情防控閉環管理。

(四)統籌兼顧,有序防控。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將常態化防控責任落實到各領域、各環節、各責任人,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提速擴面,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廣泛發動羣衆,營造全社會支持、參與疫情防控的良好氛圍。

二、具體任務

(一)完善機制,紮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

1。完善工作運行機制。全面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責任,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爲防控重點,持續強化“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完善日常運轉與應急處置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形成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共同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防控格局。

2。強化聯防聯控機制。嚴格落實屬地管理、部門監管、行業督導、企事業單位主體責任,進一步健全完善聯防聯控體系,暢通溝通聯絡與信息共享渠道,形成橫到邊、縱到底,覆蓋市、區縣(市)、街道(鄉鎮)、社區(村屯)的四級疫情防控網絡,實行網格化管理,把疫情防控融入基層綜合治理和經濟社會秩序恢復的各環節。

3。強化疫情科學研判機制。進一步完善專家會商與技術指導機制,充分發揮省、市專家在科學決策、風險防範、醫療救治、社會引導等方面的專業支撐作用。運用大數據等高科技手段,快速有效地收集、研判、覈查、處置各類信息,適時開展疫情發展趨勢分析研判,按照風險等級和應急響應級別,及時調整和優化防控策略,不斷完善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和各項配套工作方案。

4。完善核酸檢測保障機制。進一步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加強核酸檢測人員專業培訓,選用國家批准、專業部門廣泛認可的檢測試劑,持續提升核酸檢測準確率。積極推進縣域和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5月底前,80%三級綜合醫院和4所縣級醫院具備核酸及抗體檢測能力,全市日檢測能力達到2.5萬人份;6月底前,三級綜合醫院具備核酸及抗體檢測能力,全市日檢測能力達到3萬人份。建立以市疾控中心和市臨牀檢驗中心爲核心的新冠肺炎病毒檢測質控網絡,定期開展實驗室質量控制,保障檢測質量和生物安全。

5。完善重點人羣排查機制。對密切接觸者、一般接觸者、境外入沈人員、重點地區來返沈人員、發熱門診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口岸檢疫和邊防檢查人員、監所工作人員、社會福利養老機構工作人員、中小學教職工、托幼機構從業人員、公交車(含地鐵)司乘人員、出租車網約車駕駛員 等重點人羣,做到應檢盡檢、應檢早檢、應檢快檢,對其他人羣實施願檢盡檢,最大限度地排除疫情傳播風險。具備核酸檢測資質的醫療機構或第三方檢測機構發現陽性檢測結果,要第一時間向上級部門報告。

6。強化信息技術運用機制。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動落實“健康碼”互通互認、“亮碼通行”,及時將核酸和血清抗體檢測結果、重點人員等信息共享到“健康碼”數據庫,積極推廣“健康碼”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村屯、進社區、進交通樞紐等,實現掃碼、驗碼市域全覆蓋。

(二)快速反應,做好常態化疫情發現和應急處置。

7。及早發現病例。加強公共場所體溫檢測,遇到發熱人員及時引導到就近醫療機構就醫。加強醫療機構不明原因肺炎監測,強化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排查,做到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早發現。

8。按時規範報告。繼續加強發熱病例監測和傳染病網絡直報,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發現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後,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堅決杜絕遲報、瞞報、漏報。

9。快速有效處置。醫療機構要及時採集收治病例的臨牀標本,檢測機構要在12小時內反饋實驗室檢測結果,其中對風險人羣要在6小時內出具核酸檢測結果。疾控機構要持續加大流行病學調查力度,與公安部門共同組建聯合調查組,在接到報告後第一時間開展調查,儘快徹底查明可能的感染源,按照“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不漏掉任何一個環節”的要求,全面快速開展線索排查,規範流程,提高效率,在8小時內完成首次流行病學調查。落實早隔離措施,及時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進行隔離觀察和治療,對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實施嚴格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可能的污染場所全面終末消毒。

10。科學精準防控。按照“早、快、嚴、小”的原則,落實早發現早診斷、快檢測快流調、嚴隔離嚴管控、小範圍小影響的防控措施,做到及時發現、快速撲滅。依法依規、科學劃定防控區域範圍至最小單元,必要時採取限制人員聚集性活動、封鎖等措施,阻斷傳播鏈條。

11。有效集中救治。各級定點醫院要做好可疑患者留觀和鑑別診斷工作,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要按規定轉運到市第六人民醫院隔離治療。繼續全面落實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則,及時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進行隔離治療,堅持中西醫並重,及時有效全面救治患者,實行“一人一案一策”,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患者治癒出院後,按照規定方案實施隔離觀察和跟蹤管理。

(三)突出重點,抓細重點人羣防控常態化。

12。境外入沈人員防控常態化。健全完善境外入沈人員從遠端防控、交通運輸、口岸檢疫、分類轉運到集中隔離、全面檢測、醫療救治、社區管控的管理閉環,實現從“國門”到“家門”的無縫對接與全鏈條管理,堅決防範境外輸入性病例導致的疫情擴散和蔓延。

13。域外來返沈人員防控常態化。對重點地區來返沈的高危人羣,堅持聯防聯控、羣防羣控工作機制,利用大數據手段,做好人員監測、跟蹤、篩查工作。發揮社區網格化作用,通過個人主動申報、社區(村屯)滾動排查、用工單位報告、公安部門社會隨訪和信息推送、交通場站排查等渠道,開展常態化摸排。來返沈人員應主動向所在社區(村屯)和單位登記,如實報告出行方式、健康狀況等信息,嚴禁遲報、瞞報、漏報。加強隔離留觀場所常態化管理,動態調整防控措施,鼓勵居民主動監督報告,嚴格排查,不漏一人。

14。公衆自主管控常態化。積極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強化“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引導公衆養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和文明行爲習慣。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減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動,減少參加聚集性活動的人員,儘量不前往人員聚集場所尤其是密閉場所;做好個人防護,在人員密集的封閉場所、與他人小於1米距離接觸時佩戴口罩;在密閉公共場所工作的醫務人員、營業員、保安員、保潔員、司乘人員、客運場站服務人員、警察等人員及就醫人員等要佩戴口罩;養成“一米線”、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室內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咳嗽、打噴嚏時注意遮擋;做好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出現可疑症狀,及時就醫並主動告知個人旅居史和人員接觸史,主動向社區和單位報備家庭成員疫情重點地區旅居史和人員接觸史。

(四)緊盯關鍵,落實重點機構防控常態化。

15。社區(村屯)防控常態化。根據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原則,科學研判疫情波及範圍、嚴重程度、社會影響等,根據各地區應急響應級別和疫情風險等級動態變化,及時調整完善社區(村屯)防控策略,進一步細化實化社區(村屯)防控各項措施。推動防控數據向社區(村屯)推送,防控關口向社區(村屯)前移,強化防控網格化管理,建立由社區(村屯)工作人員、網格員、基層醫務人員、公安民警、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等組成的常態化防控工作隊伍,持續開展外來人員排查和居(村)民健康監測,認真做好組織動員、健康教育、隨訪登記、信息告知、物資準備、外來人員和重點人員管理、出租房屋和集體宿舍管理等工作,切實把社區(村屯)防控措施落實到戶到人。着力提高社區(村屯)防控信息化水平,做到社區(村屯)常住人口、外來人口和出租房屋底數清、情況明。層層壓實小區內出租屋、旅館業、其他場所的房主、業主、經營者的主體責任,形成羣防羣控合力,守牢守嚴疫情防控的社區(村屯)防線。

16。校園防控常態化。壓實屬地、學校、校長、班主任責任,抓緊抓實抓細學校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進各級各類學校開學返校,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落實“一校一案”,細化完善學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做好開學各項準備,嚴格執行開學條件覈驗制度,堅決守牢“防疫條件不達標不開學”的底線。加強日常防控管理,針對學生和教職員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員和相關人員,開展健康狀況和風險接觸信息監測,做好重點人羣的摸排檢測。做好健康教育宣傳和教室通風、消毒等工作。嚴格落實晨午檢(住宿學生增加晚檢)、因病缺課(勤)病因追查和登記追蹤等制度,實行教職員工和學生健康情況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實行校園相對封閉式管理,師生進校門一律覈驗身份和檢測體溫。 上下學途中堅持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管理。加強校內重點區域、重點崗位、重點環節巡查,控制校內人員密度,保持人員安全距離。學校食堂採取錯峯用餐,單人單座,同向就餐,就餐排隊時與他人保持1米距離,加強餐(飲)具的清潔消毒,重複使用的餐(飲)具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學生宿舍每間居住人數原則上不超過6人,儘可能減少住宿人員並拉開牀位距離; 圖書館和實驗室等公共場所實行人員限流。強化應急處置,健全學校發熱師生送診、定點醫院就診和核酸檢測綠色通道制度。規範應急處置流程,組織經常性演練。組織教育、衛生健康、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常態化巡檢巡查和指導。健全學校與家庭、疾控機構、醫療機構等聯動機制,完善校醫配備,引導學生家長自覺履行疫情防控義務,推動社會理解和支持教育復學工作。

17。醫療機構防控常態化。醫療機構要制定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方案,明確防控組織領導體系、日常防控措施、應急處置流程、疫情報告制度、人員梯隊配置、物資配備儲備等;加強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等重點部位、重點環節管理,落實分區管理要求,推廣分時段預約診療,對入院就診及陪同人員逐一查驗健康碼、檢測體溫,對發熱患者詳細詢問流行病學史並做好登記,及時識別發現疑似或確診患者;加強院內感染控制管理,開展新冠肺炎全員專項培訓,加強醫務人員健康管理和健康監測,規範消毒、隔離和醫務人員防護,做好環境通風管理,嚴格探視和陪護管理,避免交叉感染;密切與屬地疾控機構聯繫溝通,確保一旦出現疫情能夠第一時間應對處置。加強醫療機構物資準備,確保醫療服務和疫情防控所需的藥品、試劑、防護用品等儲備充足。

18。重點機構防控常態化。落實落細養老院、福利院、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監管場所等特殊場所的防控措施,制定周密的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嚴防疫情輸入和內部擴散。嚴格人員出入管理,全面實施體溫檢測和健康監測,定期開展排查篩查,禁止有可疑症狀的人員上崗;對新接收人員開展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進行隔離觀察和健康篩查。養老機構內設醫務室、護理站等醫療服務機構的,不得超出醫療許可服務範圍對外服務。醫療機構舉辦養老機構或與養老機構毗鄰的,應按照醫療機構分區管理要求開展交叉感染評估,評估有風險的要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應設置發熱病區和隔離病房,對新入院患者開展核酸檢測。加強日常環境清潔、消毒通風和個人衛生防護,做好防控物資儲備。對出現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區域,立即開展終末消毒和處置個人物品,全力追蹤密切接觸者並按要求進行集中隔離。

19。復工復產防控常態化。壓實企事業單位防控主體責任,按照“誰經營誰負責、誰用人誰負責”的原則,建立並完善企事業單位內部疫情防控體系,制定防控方案預案,明確疫情應急處置措施和流程,切實做到疫情防控“一企(單位)一策”。指定專人具體負責本單位疫情防控工作,加強與屬地疾控機構、醫療機構聯繫,及時報告疫情情況並配合做好調查處置。抓好日常防控措施落實,嚴格實行體溫檢測、健康碼覈驗、“一米線”等措施,做好辦公場所、工區及公共區域、集體宿舍等較私密空間的通風消毒和環境清潔等工作,做好員工日常健康監測與衛生管理,對吸菸室等明顯暴露口鼻的非必要場所一律關閉。加強宣傳培訓,做好防疫物資儲備,爲員工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指導做好個人防護。實施分區作業、食堂分散錯峯就餐,控制會議頻次和規模,減少人員聚集。設立隔離觀察區域,員工出現可疑症狀要立即報告並隔離,安排就近送醫。行業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管責任,制定常態化的行業疫情防控措施和監督管理制度,將疫情防控工作納入到安全生產管理體系進行部署、考覈、指導和監控,對落實防控措施不到位的,及時予以指導和糾正,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依法及時進行處理。

(五)優化措施,落細重點場所防控常態化。

20。“三站一場”管控常態化。堅持統籌協調、整體聯動、精準施策、高效運轉的工作模式,密切各地區、口岸、機場、航空公司、各單位機場工作專班等有關方面的協作配合,嚴格執行信息通報、關口前移、健康碼查驗、身份認證、體溫檢測、專人引導、分區安置、“點對點”接送、集中隔離與全天候值守相結合等防控措施;火車站、汽車站要在出入口醒目位置設置健康碼查驗指示牌,其中火車站應設置疫情重點地區人員專用通道和指示牌。出入站時,進行人工或廣播提示,引導乘客出示健康碼、身份證,並嚴格查驗健康碼、檢測體溫;對查驗發現的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和重點地區來返沈人員要立即登記備案,引導其通過專用通道進入留觀區,及時轉交至相關地區;如有發熱症狀,交由衛生健康部門派出的醫務人員規範處置。

21。集中醫學隔離場所管理常態化。指定集中隔離點實施“一館一案”,落實“七加強”,即加強人員管控、加強服務管理、加強消毒防護、加強防疫宣傳、加強心理疏導、加強應急處置、加強安全生產;“一報告”,即體溫異常情況報告;“三早”,即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兩熟知”,即熟知疾病的傳染病症狀、特徵和預防措施,熟知所在地傳染病或疑似病人留驗站及醫院的名稱、地址和聯繫電話;“兩能夠”,即能夠對傳染病表現症狀作出大致判斷和及時反應,能夠及時履行報告制度並做好現場控制。同時,集中隔離場所要配備足夠的安保力量。

22。公共場所防控措施常態化。商場、超市、銀行、賓館、酒店、餐飲、洗浴、旅遊景點等公共場所要按照相關技術指南,嚴格做好工作人員健康監測、環境清潔、消毒通風、人員防護、客流量控制等工作,合理規劃人員密集場所的人流行進路線和進入場所通道,落實“測溫+健康碼覈驗”措施,推廣使用自動化、智能化體溫監控和篩查設備,提高通行效率,減少人羣滯留和聚集。商場、超市等要積極推行自助購物、自助結算,縮短排隊等候時間;住宿經營單位要做好疫情重點地區旅客排查登記和報告工作;公共交通要科學合理調配運力,引導乘客間隔就坐、分散就坐,降低人員密度。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面開放商場、超市、賓館、餐飲等生活場所;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公園、旅遊景點、運動場所等室外活動場所,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室內場館,以及影劇院、遊藝廳等密閉式娛樂休閒場所 ;可舉辦各類必要的會議、會展活動等;節假日期間,公園、景區等公共場所要採取門票預約、智能引導、分時錯峯、流量管理等方式,科學分流人羣,防範聚集風險。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區黨委和政府要落實屬地責任,主要負責同志對屬地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負總責。各地區要設置精簡高效的實體化辦事機構,完善日常運轉與應急處置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堅持依法防控、科學防控、聯防聯控,提升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嚴格落實常態化防控各項措施要求。着力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政策執行力,堅決杜絕有章不循、弄虛作假,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二)加強財政保障。各級政府要建立與常態化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費和物資保障機制,統籌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等財政資金及社會捐贈資金,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各項經費得到保障、物資供應充足。

(三)加強宣傳引導。通過政策解讀、輿論宣傳、專家建議等形式推進防控關口前移、重心下沉,推動健康防病知識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家庭,提高全社會防病意識和防病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健全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營造乾淨整潔的工作生活環境。加強輿情監測研判,健全信息公開發布制度,主動解疑釋惑,回應社會關切。

(四)加強監督問責。健全完善督查機制,常態化開展巡查檢查,抓緊查找疫情處置過程中的薄弱環節,督促抓好問題整改,及時補齊短板。防止進入常態化防控後出現麻痹、鬆勁、厭戰情緒,對履職盡責不力、失職瀆職,造成後果的,依法依規嚴肅追究責任。

本工作方案印發後,如相關政策出現調整,按照最新文件規定執行。

來源:瀋陽市政府官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