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把堅固的大鎖掛在鐵門上,大鐵棒和小鑰匙都想開鎖。大鐵棒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撬開。這個時候,鑰匙來了,只見它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身子輕輕一動,那隻大鎖啪的一聲打開了。鐵棒奇怪的問:“爲什麼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易而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鑰匙說:“因爲我最瞭解鎖的心。”

鬼谷子從不墨守成規,絕不推崇死搬硬套、生硬蠻幹的做法,他認爲“溫柔一刀”更能解決問題。

鬼谷子的建議是三個要點:

揣度到位、選對時機、靈活變通

,如此才能達到契合對方內心的目的。此路不通,變路而行;一計不成,再生一計。

“以變求內者,若管取楗”,這裏的“管”就是鑰匙的意思,“楗”是門閂、門鎖的意思,能夠做到變通行事,就好像鑰匙開鎖那樣輕鬆簡單。再難開的鎖都有鑰匙搞定,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選對鑰匙開對鎖。鑰匙對了,只需插入輕輕一扭,緊閉的心門之鎖就會啪嗒而開。

從春秋戰國開始,遊說就成爲一種流行的“行爲藝術”。

孔子周遊列國爲的是什麼?就是爲了遊說各個君主接受自己“以仁治國”的主張。

蘇秦、張儀合縱連橫,在各個國家之間穿針引線,把遊說的魔力發揮到極致。遊說的重點在於說服人心。

作爲下屬,如何才能說服上司接受我們的建議謀略?作爲領導,如何才能說服下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於這些疑問,鬼谷子都給出了應有的回答。

爲了讓自己的口才具有說服人心的魔力,我們應該怎麼做?

?

原文:“內者進說辭也;楗者楗所謀也。欲說者,務隱度;計事者,務循順。”

註譯:所謂“內”,便是使進獻說辭能夠深入君主的內心;所謂“楗”,便是使自己的謀略與君主相合。所以策士遊說時,應先暗中揣度對方;獻計時,應順着對方的意願。

?

在這裏,鬼谷子提出說服人心的關鍵,主要是這兩點:

一是你的言辭要說到對方的內心去。

“內者進說辭也”,你的言辭要新鮮生動,在開場的時候就抓住對方的注意力,讓他有興趣洗耳恭聽,而且聽進心裏去。

二是你的謀劃建議要與對方的心意暗合。

人只會接受自己認可的東西,不認可的東西你磨破嘴皮也沒用。哪怕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但在不同的人面前,得到的反應是不同的。

在一頭牛的眼中,珍珠不如一株青草有價值;對一隻狗而言,一塊黃金不如一塊骨頭來得實惠。

所以,我們在說服人心的時候,關鍵不是提供你認爲最好的東西,而應該是提供對方認爲最好的東西。要說出對方想要的,這樣才能一拍即合。如此一來,你的建議和謀略怎麼可能不被採納呢!

專欄

\u9b3c\u8c37\u5b50\u667a\u6167

作者:\u9b3c\u8c37\u5148\u5e08

18.8幣

425人已購

查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