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工科学子,我觉得交大比复旦强,主要原因是因为东川路男子职业技术学院对面是华师大,2019级新生复旦男女生比例接近1:1,交大2:1,复旦的男生怎么会懂的交大男生的痛。好在交大对面华师大是1:2,简直是完美,虽然数据调查显示华师大的女生一半都被内部消化了,交大男生并没有占到半点便宜,有个念想终归是好的。

不开玩笑了,我们回到正题,我认为交大工科和医学更强,复旦文科和理科更强,不过都是国内前十的顶尖名校,其他专业也都不会太差。我国高校三对真正的同城双子星

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世界名校也有很多同城双子星,这些学校都是鼎鼎大名的高校,一个是综合类名校,一个是理工科名校,似乎这样的分布是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教育家们故意的。

在国内也有这样的高校,比如天津的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成都的川大和电子科大,广州的中山和华南理工,湖南的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南京的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这都是比较出名的双子星高校。不过这几所的对比不够强烈,今天我要说的这三对高校,那是真正照镜子的三所同城双子星。

北大和清华、复旦和交大、武大和华科,你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跟美国名校双子星分布也很相似嘛,北京、上海、武汉,分别在我国地理位置上最为特殊的三个地方,也是真的神奇了。北大、清华跟哈佛、麻省理工一样都住对门;几个双子星高校也都是一个综合类高校,一个是理工类强校;更甚的是,连高考招生分数都是照镜子,你文科比我高两分,我理工科比你高两分,你在这个省招生分数比我高两分,我在另外一个省再拉回来;名气方面北大比清华稍大,复旦也比交大稍大,武大也比华科稍大。

单单是高考招生分数也就罢了,就连教育部给的学科评级,对于A+专业数量那都是颇有学问的,你看A+专业排名里面,北大21个、清华也21个,复旦5个、交大也5个,武大4个、华科也4个。这叫什么?这叫大智慧!为有关部门的Boss们点赞,为学科评级专家组的专家们点赞,这都是神之操作。回到复旦、交大,工医选交大、文理选复旦

根据上一期教育部学科评估分数显示,复旦和交大在A+学科门类评级上都是5个,交大的专业分别是生物学、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复旦的专业分别是哲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中国史、数学。

数据可以看得出来交大明显工科和医学更强,复旦则是在文科和理科优势更大。当然不是说除了优势专业,两所高校在其他领域就不强,本质上作为国内的顶尖高校,基本上不太有太弱的专业,毕竟生源质量摆在那里,学科建设也摆在那里,科研经费和师资力量摆在那里。只不过这可以作为你选择高校的一个参考,最终怎么选择,这些并不是唯一依据,而且读本硕和读博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读本硕学校更重要,读博导师更重要。

总体来说,我认为复旦和交大是交替领先,不过这些年我国教育、科技、经济突飞猛进,理工农医类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很多做理论研究、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确实处于学生选择的劣势当中,正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已经是一个广泛认知。

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理工类强校越来越受大家欢迎,交大风头越来越盛,这一点在全国也具备很大的普遍性。我举个例子,我读高中的时候,文科班和理科班的数量比例大概还不到1:2,我自己在理科实验班,所以有深刻的体验,当时我们班上大家的基本认知就是,二选一选清华不选北大,选交大不选复旦,选华科不选武大,大家不是觉得哪个更好哪个更差,而是在整个大环境下,做出了一个倾向性选择,这个选择也不一定有明确的标准和依据,大家只是凭感觉哪所大学理工科更好来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