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上海纽约大学的史册上,俞立中这个名字在每一页熠熠生辉,”纽约大学校长Andrew Hamilton说,“在俞立中校长的领导下,上海纽约大学蓬勃发展、成就斐然——学生卓尔不群,教师出类拔萃,研究中心群英荟萃,课程设置屡屡革新——这于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的整个生态系统而言,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很高兴和俞立中一同参与并见证了上海纽约大学的建立与发展,”常务副校长雷蒙说,“童世骏教授将是一位出色的继任者,我很期待未来与他的合作。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6月1日正式卸任校长及上纽大理事会理事长职位。在当天上午举行的本学年最后一次理事会会议上,上纽大理事会通过了俞立中校长的卸任申请,并任命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童世骏为第二任校长。

  “感谢学校领导团队的相互理解、紧密合作,让我享受了工作的愉悦;感谢教职工的尽心尽职、默默奉献,展示了学校的质量和水平;感谢一届届学生的出色表现,为学校增添了奕奕光彩;感谢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俞立中说,“上海纽约大学从无到有,从新生到成熟,它的价值和意义越来越显现,探索、改革、创新的精神已经在这里扎下了根。衷心希望大家珍惜和爱护它,衷心祝愿上海纽约大学的事业蒸蒸日上。”

  “在上海纽约大学的史册上,俞立中这个名字在每一页熠熠生辉,”纽约大学校长Andrew Hamilton说,“在俞立中校长的领导下,上海纽约大学蓬勃发展、成就斐然——学生卓尔不群,教师出类拔萃,研究中心群英荟萃,课程设置屡屡革新——这于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的整个生态系统而言,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上海纽约大学真正将中国、美国以及所有学生家乡国的文明与特质融入一个社区,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天下大同’、活力包容的校园氛围。我们将永远感激俞立中校长的英明睿智与领导风范。”

  俞立中校长现年71岁。2011年1月17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华东师范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设立全球第一所中美合办研究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2012年4月,俞立中出任上海纽约大学第一任校长。此前,他曾担任六年半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发起了华东师范大学和纽约大学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建校磋商,是担任上纽大掌舵人的不二人选。俞立中与纽约大学的深厚友谊可追溯至2006年,当时在华东师范大学设立了纽约大学在中国的首个海外学习中心。八年来,在俞立中校长的带领下,上海纽约大学从最初在华师大地理大楼的不到300名大一学生,发展为如今生机盎然的世纪大道校园,汇聚了来自约8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5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2022年,上纽大将迁至浦东前滩新校区,校园总面积11.4万平方米。俞立中校长在高等教育领域耕耘四十年有余,曾任地理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及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

  俞立中在卸任后被授予“上海纽约大学荣誉校长”称号。

  “我很高兴和俞立中一同参与并见证了上海纽约大学的建立与发展,”常务副校长雷蒙说,“童世骏教授将是一位出色的继任者,我很期待未来与他的合作。”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前校党委书记童世骏表示,他很荣幸能得到华东师范大学和上纽大理事会的信任,就任上海纽约大学校长及理事会理事长。

  “我出生于工人阶级家庭,父母都来自农村......我是在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以后开始学习英语的,是文革后的首批大学生,”童世骏说,“从我个人经历中,我深知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深知国际和平和中美友好的重要性。”

  “我将与雷蒙校长一起,与衞周安教务长以及全校其他所有同事一起勤勉履职,发扬中美两国高等教育优秀传统,贡献于学校所在地区的进步,加强建校双方即华东师大和美国纽约大学的合作交流,从而推动学校进一步发展。”童世骏说道。

  童世骏系上海人,现年62岁。曾于2011年至2019年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及哲学教授,2004年至2011年任上海社科院党委副书记兼任哲学研究所所长。1978年春进入华东师大学习,分别于1982年和1984年在该校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并自1984年年底起在华东师大任教,1991年和1994年分别晋升副教授和正教授。1994年在挪威卑尔根大学获博士学位,其间深钻当代著名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的作品。2000年,曾以富布赖特访问研究学者身份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一年。其主要研究领域为认识论、实践哲学和社会理论,已发表中文、英文及其他语种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十余种。

  “从童世骏教授身上,我们看到了全球教育的力量与未来,也看到了确保高等教育公平性和普适性对于培养一代优秀人才的重要意义。我们很荣幸邀请到童世骏教授担任学校新一任掌舵人,带领上海纽约大学开启下一段精彩篇章。”Hamilton校长说。

  谢谢您,敬爱的俞校长!

  With great appreciation for

  your wise and generous leadership.

  本文来源:上海纽约大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