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冲锋队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其实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恩斯特-罗姆领导冲锋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冲锋队和自由军团没什么两样,就是一帮一战退伍老兵抱团取暖的暴力组织。在这些导致德国的城市被大批失业者所充斥的同时,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导致准军事组织盛行的第二个原因那就是魏玛共和国民主制度的脆弱。

大家好,我们的弈宸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纳粹的党卫军和冲锋队在历史上是名声在外,但是这两支队伍建立之时纳粹还是一个在野党,并未夺权。而纳粹之所以能在夺权之前就建立这么两支队伍,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士兵的失业潮,第二是魏玛共和国法制的不健全导致的各政党对武力的崇拜和迷恋。
德意志帝国的陆军在一战爆发前其实并不多,因为德意志帝国陆军的军费其实一直不多,而且政府希望争取的固定的陆军预算一直没有能够在帝国议会里通过。从1867年北德意志联邦通过第一个为期四年的军事预算开始,德国的陆军预算就是一直是通过三年法、七年法、五年法的临时拨款案从1867年一直维持到1914年的。所以德意志帝国其实也没有成立帝国的陆军部和总参谋部,都是以普鲁士的战争大臣和总参谋长代理的。到了一战期间德意志帝国这支一百多万的常备军明显不足以应付四年多的全面战争,所以德意志各邦都不得不大规模扩充军队。而且战前清一色的贵族军官团也在战争里损失惨重,1914年宣战的时候那几万个贵族军官里的尉官和校官,大部分都没有活到1918年。
所以当一战结束协约国要求德国削减陆军的时候其实普鲁士贵族是非常愿意的,因为只有把几百万的军队削减到十万人的规模才能重新确立普鲁士贵族对德国军队的垄断地位。当然要实现这一点普鲁士贵族也被迫对巴伐利亚贵族作出了一些让步,巴伐利亚军队继续在十万陆军里保持一个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成立了巴伐利亚司令部来指挥巴伐利亚的军队。
但是如此规模的裁军和复员就意味着几百万人要找工作,这种社会问题在一战所有的参战国里都是一样的。英国的复员比德国的还要晚一点,但也导致失业率陡长。因为一战期间的总体战把各行各业的“青年男子”都动员上了战场。这里的青年男子之所以要打引号是因为交战各国尤其是中欧盟国都不断地修改“青年男子”的定义。到战争末期没成年的孩子和在读的大学生还有45岁以上的男子都被视为青年男子被送上了战场。
这就意味着他们离去之后的工作岗位要么从此被削减,要么就必须由其他人替代。其中最直接的替代方式就是女工。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欧洲女权运动的发展,因为你不能既让女人冒着风险去造炮弹又说女人智力不行不能参与投票。女性就业的增长填补了男性参军导致的劳动力空缺。但是现在战争结束了,那些男人从军队里复员,却发现他们的工作岗位已经被工资更低的女性占据了。这是失业大潮产生的第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个重要原因是战后的经济萧条,很多人分不清战争刚结束的经济萧条和1929年的经济危机。1923年为顶点的那次经济萧条是交战各国战时生产体制结束向和平时期的生产转变期间,因为交战各国的内债和外债,还有社会福利无力承担复员军人的生活导致的。德意志帝国和交战各国一样把所有的产能向交战所需的军火工业集中。很多的女性、无技术的农民和童工都参与到军火生产里去。而且为了提高产量大规模推进了流水线作业。结果就是当帝国战败再也不需要更多的炮弹和子弹的时候,这些只有流水线上一两个工序的技术的人就完全失去了价值。但是他们也聚集到城市里来了,也成为了失业者。而帝国的财政又已经崩溃,还要负担巨额赔款。自然无法有效地发展民用产业来吸纳这些失业者。
在这些导致德国的城市被大批失业者所充斥的同时,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导致准军事组织盛行的第二个原因那就是魏玛共和国民主制度的脆弱。德国的革命是一场在刺刀监视下的革命。1918年到1919年之间德国的革命其实是在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团结和力量,还有士兵对长官的服从的情况下,军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之下爆发的革命。当左翼的革命者依靠人民水兵师试图在柏林发动革命的时候。右翼的自由军团瞬间就消灭了斯巴达克团,从这时期德国的左翼和右翼都认识到光靠人民的觉醒和选票是不够的,必须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而德国因为战时经济向民用生产转轨的失败,和大批军队被解散,有着大批数量使用武器的退伍老兵,又有大批战时生产留下的现成的轻重武器。其结果就是德国在十万国防军之外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准军事组织。
在德国右翼的准军事组织里最老牌的无疑是1918年1919年到处镇压革命的自由军团。之后自由军团被钢盔团取代。而左翼的USPD后来的KPD则组织了自己的“红色战士阵线”。德国最大的左翼党SPD并没有直接组织自己的准军事组织,但是他们和另一个支持共和国和民主制的准军事组织建立了联盟,这个组织就是“黑红金三色同盟”也叫做“国旗队”。除了这些大牌的有组织有轻重武器的准军事组织之外,还有各种形形色色的准军事组织,而冲锋队其实就是其中之一。
冲锋队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其实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恩斯特-罗姆领导冲锋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冲锋队和自由军团没什么两样,就是一帮一战退伍老兵抱团取暖的暴力组织。人数不够多,装备也不够好,但是旧军队的缺点却一应俱全。军官殴打士兵,老兵欺负新兵,明明只是为了能免费喝上一碗汤,但在冲锋队里的旧军官却派头十足。但是这个冲锋队在1923年的啤酒馆政变里被轻易打算,希特勒和罗姆的关系也到此为止了。
冲锋队真正登上历史舞台要等到1926年另一个旧军人出身的贵族军官普菲费尔-冯-扎罗蒙成为冲锋队领袖。虽然他是旧军官还是贵族,但他确实一个完全左倾的以革命者自居的人。他坚决反对冲锋队里那种旧军队习气,公开表示自己不愿意接纳旧军官加入,即使真的要加入也绝对不允许这些旧军官把帝国军队里那种上下级之间的歧视和体罚带进冲锋队。冲锋队也不再是一个满足于耀武扬威和一起吃纳粹党提供的救济站式的免费汤的失业军人组织。而是一个真正的“革命组织!”
普菲费尔领导冲锋队去其他党派的集会上砸场子,和其他党派的武装力量刺刀见红的斗殴,在整个德国掀起了街头暴力运动。而这种运动最大的意义在于成功的吸引到了那些没有选举权的中学生一代。德国在战争期间出生的一代青年人几乎都加入了冲锋队。并不是因为他们认同纳粹党的意识形态,而是因为普菲费尔的形象。一个学校里出现一个冲锋队员,就会导致学校的学生分成派系对打,之后胜利的一方则率领大部分学生加入冲锋队。普菲费尔把冲锋队塑造成了一个酷炫的左翼街头暴力团,吸引了叛逆期的德国青年。
但普菲费尔的左倾倾向也导致他和希特勒不可避免的矛盾,1930年前后纳粹党内反希特勒的政治运动里,几乎总能看到冲锋队叛乱的情况。冲锋队在一定程度上了反希特勒的派系的支持者和巢穴。其结果就是普菲费尔的完蛋。1930年他被希特勒踢出冲锋队,他的支持者则组织了“政变”宣布希特勒已经被推翻,被开除初纳粹党。但他们遭到了失败,经过短促的暴力斗争之后也被清楚初纳粹党和冲锋队。这时候旧军人恩斯特-罗姆又回到了冲锋队。这次希特勒宣布自己为冲锋队领袖,罗姆只是参谋长。
罗姆在接管冲锋队之后才发现原来普菲费尔已经把冲锋队发展的如此强大,因此准备依靠冲锋队打造一支人民军队来取代国防军。1934年希特勒以牺牲冲锋队为条件换取了布伦堡对他自己掌握国家的支持。把军队从兴登堡手中抢到自己手中,同时命令党卫队制造了长刀之夜清洗了罗姆和他的支持者。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