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仿唐大明宫朱雀门,大明宫系李唐王朝绝大多数时期的统治中枢质言之,武则天之所以还政李家,是因为狄仁杰的劝谏点到了古人意识中最为关键的“宗法问题”,涉及到武则天在阴间的配飨待遇问题,既然武则天不可能改变周公到西周中期之间逐渐形成的宗法礼制,那么武则天便只能接受现实并还政李家了。以武则天面容为原型塑造的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像对于武则天而言,如若还政李家,那么她将会是日后李唐皇室的“皇某祖母”,再加上李治的庙号为“高宗”,那么武则天在李唐皇室的太庙里面,就会以“高宗皇后”的地位永远陪在地位较高的唐室李家“高宗”旁边,能够在大唐太庙之中享受单独的殿宇接受后代献祭,不仅享受规格很高的宗庙祭祀,从而维持想象中的阴间生活水准。

公元705年,对应着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排得上玄幻TOP5的年号——神龙。而且,更为玄幻的一点是,“神龙”这个年号,也是【武周】与【李唐】这对夫妻王朝唯一的共用年号。武则天其实只用了这个年号20多天,武则天之子李显,虽然改回了大唐的国号,却依旧沿用了神龙年号,并且一用就是三年。让这个年号成为周、唐共用年号的,则是一场由这个年号命名的政变——神龙政变。

神龙形象神龙元年正月廿二日,相当于唐制中书侍郎掌握中枢权力的周朝凤阁侍郎张柬之、崔玄暐,联合掌握禁军的周朝左右羽林将军桓彦范、敬晖,以及司刑寺少卿兼相王(李旦)府司马袁恕己,一同发动军事政变,诛杀皇帝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并且包围周朝皇帝武则天所在的集仙殿。神龙元年正月廿三日,周朝皇帝武则天就像玄武门政变发生后的李渊一样“下诏任命”太子李显监国。神龙元年正月廿四日,周朝皇帝武则天将皇位禅让给监国太子李显。神龙元年正月廿五日,周朝皇帝李显正式上朝听政。神龙元年二月初四日,李显恢复国号为“”,神龙政变的使命彻底完成。

公元705年神龙政变后的东亚格局乍一看,似乎武则天是在“神龙政变”的逼迫下,像玄武门之变后的李渊一样不得已而就范,进而让出皇位的。不过,寒鲲认为,神龙政变并不是武则天归还皇位给李唐皇室的决定性因素。真正促使武则天还政李唐的还是狄仁杰的那次劝谏,我们可以看一下资治通鉴是如何记录狄仁杰的劝谏的。

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太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
仁杰曰:“王者为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 那么为什么狄仁杰的这次劝谏才是武则天还政李唐的关键所在呢?我们就需要从宗法制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了。在古代中国的宗法社会中,理论上任何“家庭”都是拥有“宗庙/家庙/祠堂”的,从皇室的太庙到自耕农家庭简简单单的祖先牌位,不同规模、不同等级,但本质上都是“宗庙”。“宗庙”是古人用于供养阴间祖宗香火的“场域”,或许我们现代国人绝大多数都不相信阴间的存在,但受到华夏文明影响的古人则是绝大多数都相信阴间的存在。所以,古人极端重视“家族血亲”的概念,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自己在去世以后能够在阴间获得家族后代的持续供养。何况,按照古人的这套理论,灵魂在阴间的存续时长远超阳间的寿命时长,如何保证家族后续对于自己的持续供养便是一个涉及到自己在阴间之“生活条件”的大问题。

以武则天面容为原型塑造的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像对于武则天而言,如若还政李家,那么她将会是日后李唐皇室的“皇某祖母”,再加上李治的庙号为“高宗”,那么武则天在李唐皇室的太庙里面,就会以“高宗皇后”的地位永远陪在地位较高的唐室李家“高宗”旁边,能够在大唐太庙之中享受单独的殿宇接受后代献祭,不仅享受规格很高的宗庙祭祀,从而维持想象中的阴间生活水准。另外,“高宗”作为仅次于唐代“太祖、高祖、太宗”等高阶庙号的尊贵庙号,是唐高宗一朝总体上有功于李唐的认证。这个认证就保证了太庙中的“高宗庙”是不会被后代因为关系逐渐疏远而撤销单独殿宇和单独祭祀的。那么,只要李唐王朝不灭亡,武则天就能跟着唐高宗李治,获得极其尊贵的“阴间待遇”。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地——唐乾陵假如武则天真的把“武周王朝”彻底转换为侄子们的“武家王朝”会如何呢?且不论武承嗣、武三思等人有没有那个能力,单论武则天的身份。武则天再怎么说也只是侄子们的姑姑,何况武三思与武承嗣各自的父亲(武元爽、武元庆)都是武则天的同父异母兄弟。那么,一旦武承嗣、武三思或者其他武氏子侄继承皇位创立“武家周朝太庙”,该如何摆放武则天的位置,实在是一个天大的难题。无论是武承嗣、武三思谁上台,按照孝道,都必须至少追尊父、祖两代。父辈的武元庆或武元爽、祖辈的武士彟肯定是要进入太庙的。那么,武士彟的夫人该配谁?武元庆武元爽之母?还是武则天之母杨氏?如果配得是武元庆武元爽之母,武则天怎么摆也是一个同祖父异祖母的姑母;即便配得是武则天之母杨氏,武则天到头来也只是个姑母。问题在于,宗庙之内,怎么会有姑母的位置?自古以来,闻所未闻。那么,武则天就只能沦为在李家享德庙里单独立庙的待遇,地位与待遇自然是远逊于皇室太庙了。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仿武周时期明堂建筑,系武则天发布政令的地方狄仁杰的劝谏,真正打动武则天的或许便是这句“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所以武则天才打消了立武家子侄为太子的念头。虽然我们不知道狄仁杰劝谏的确切时间,但我们可以根据狄仁杰去世于久视元年(公元700年),神龙政变发生于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合理推测武则天放弃立武家子侄为太子,至少发生在神龙政变七八年以前,方才合理。圣历元年(698年)九月,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一件是武承嗣忧愤而死。两件事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武承嗣之所以忧愤致死,绝不仅仅是因为武则天立李显这个政治动作,更是因为这个动作背后所表明的那个“立子不立侄”的态度。那么,寒鲲认为,武则天至少是在圣历元年九月便确定了要还政李家的,而且正是在狄仁杰点破问题的关键之后,方才做出的政治行动。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仿唐大明宫朱雀门,大明宫系李唐王朝绝大多数时期的统治中枢质言之,武则天之所以还政李家,是因为狄仁杰的劝谏点到了古人意识中最为关键的“宗法问题”,涉及到武则天在阴间的配飨待遇问题,既然武则天不可能改变周公到西周中期之间逐渐形成的宗法礼制,那么武则天便只能接受现实并还政李家了。至于神龙政变的发生,只不过是趁着武则天病入膏肓,防止武则天病中被人利用发出影响还政的“乱命”罢了,趁机在事实上加速还政李家的进程,绝非决定性因素。

【该内容通过维权骑士士值品牌馆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