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思想家--孔子

这一年,他51岁了,人生的大把时光已经过去了,到现在依然一事无成。他的才华和思想,还没有多少人赏识。他还要继续宣扬他的主张,以图实现他的抱负。然而,时运不济,命运多舛,那时礼崩乐坏,朝廷式微,周天子徒有虚名,那些君王公侯,无不想着争夺地盘、扩大权势,成为一代霸主。那想着什么“仁政”,什么“爱民”?

他的家乡——鲁国,鲁昭公的弟弟公子宋立为国君,是为鲁定公,结束了七年无国君的荒诞历史。恰逢季氏家族内乱,祸起萧墙,原本的傀儡鲁定公处境好转,开始主政。

山东号称齐鲁大地。但齐国经过管仲改革,经济发展一日千里,财富富甲天下,适时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成为春秋一霸,极力扩张领土,尤其是相邻的鲁国,更是觊觎多时,一心想着吞并为快。

改革家--管仲

当时的中都邑,是水陆交通枢纽,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加上鲁国国君的几个祖宗埋在了那里,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齐国真的来攻,很有可能绕过泰山山脉,从西门攻来。如果这样的话,中都就是必经之地。必须派一个老成持重、有才能、有经验的人把守中都。这时的他,在鲁国已经小有名气,还有一群粉丝跟着,顺理成章地被推荐上来了。鲁国君臣很快达成一致意见,让这个家伙试一试吧,说不定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鲁定公于是任命孔子做了中都宰,掌管刑事。中都宰,在今天也就是汶上县公安局长。但过去刑民不分,扩大开来,也基本上与县长差不多。尽管是个芝麻官,但蚂蚁腿也是肉,正好试试自己的那一套理论管用不?于是,他很快走马上任了。

到了中都,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的治理措施,用汶上县县歌《神奇的土地上的歌词来说》,就是“劝农耕、行教化、制礼仪”。

汶上(古中都)文庙

劝农耕

那时的中都,在汶上县次丘镇湖口、朱庄一带,远没有现在县城的繁华。活该他倒霉,正赶上中都大旱,土地龟裂,庄稼未播。举目四望,一派凄凉。没有多少完整的房屋,也没有多少耕牛,人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虽是春种时分,田地里却没几个人耕种。中都境内河流密布,黄河、济河都在此流过,可谓水资源丰富。他赶紧找来民工,兴修水利,挖沟筑渠,将河水引入田间,又引导农民适时播种。在他身体力行下,很多人汇聚到他周围,与他一起播种希望。中都的土地很快出现了久违的绿色,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他来到田间,看到大地上到处呈现出丰收的景象,感觉非常欣慰。

仁政之下,六畜兴旺

忙于农业的同时,他也鼓励手工业和商业,积极发展店铺经济,也鼓励地摊文化,让底层的小民得到温饱。他还开展对外贸易,各国的特产蜂拥而至,秦、齐、燕、魏等国的好东西,各种奢侈品应声而来。

他还加强了管理,打击欺行霸市、弄虚作假的行为。有个姓沈的卖羊的家伙,与现在的奸商一脉相承,往羊里注水增加重量,多卖钱,坑害了不少市民。他对这样的无良奸商狠狠打击,丝毫不手软。很快整顿了市场秩序。

中都邑的茶楼、绣坊

行教化

为了防止“饱暖思淫欲”事情的发生,他决定对民众开展思想教育。经常带着他的粉丝(弟子)东奔西走,到处讲学。中都的大大小小的村庄,他几乎跑遍了。每到一处,他就苦口婆心地劝慰人们行善积德,要“仁”。讲究孝道,“父母在,不远游”,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注重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之上,要学会“宽恕”等等。他讲学时,神采飞扬,妙语连珠,吸引了不少新的粉丝加入,迷倒了许多观众。因为太精彩,经常是讲了一堂又一堂,满堂喝彩。因为公务繁忙,需要回县衙处理,他便将学堂关了准备离开,不料自己骑的马找不到了。原来这个村的粉丝不想自己的偶像匆忙离开,为了挽留他,把他的马藏了起来。感受到粉丝热情的他,又在这里讲了三天课。

树下讲学

后来讲课的这个村子就叫次丘。住的宾馆叫次丘店,即现在的次店村。两村离得很近。

在今天的汶上县次丘朱庄村,还有孔子讲堂、钓鱼台等遗迹。后来的孔子讲堂成了今天汶上县城的圣泽书院。

制礼仪

在做中都宰的这段日子里,他制定了养生送死的礼节。长幼异食,年长的老人与不会说话的孩子要吃不一样的食物,不能一概而论;强弱异任,强壮的人与瘦弱的人要有不同的分工,不能让他们做一样的工,干一样的活;男女别途,男女出行的时候不要在一块,要不然容易出事;路无拾遗,在路上捡到别人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要交公归还失主;器不雕伪,器物不求华而不实;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人死了,装殓的棺木厚四寸、椁木厚五寸,依傍丘陵修墓,不建高大的坟,不在墓地周围种植松柏。

这样的规定实行一年之后,西方各国的诸侯纷纷来此取经学习,一时人声鼎沸,他声名远播。

后来他升官到曲阜就任,中都邑的百姓排着长队送他。他脱下了自己的一只鞋,送给百姓。说“我人虽然走了,但鞋在,表示我与大家在一起。我走后,你们要按照既定政策行事。”后世的清官脱鞋、留鞋,就是从那个时候兴起来的。

汶上文庙内供游客瞻仰的孔子

孔子宰中都,是儒家治国思想第一次踏上历史舞台,彰显了强盛的生命力。儒家的学说,从坐而论道的曲阜杏坛,走向了田间地头,开启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先河。在这块实验田里,人们看到了希望。千年而下,朝代更迭,而儒家思想不倒,并成为主流意识,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使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傲视群雄。

过去的古中都,今天的新汶上。作为儒家思想的实践地和孔子的从政初仕地,在儒风的熏陶下也焕发了活力,逐渐形成了儒学体验和德政教育的基地。相信在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代,孔子留下的宝贵财富,将吸引更多的后来者学习、思考。

中都文苑的孔子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