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与唐诗一样,宋词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名篇佳作不胜枚举,闻名遐迩的词人也不在少数。以唐圭璋编著的《全宋词》为例,共收录了两宋词人1330余家,词作近2万首。从这一数字来看,我们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而宋词近2万首,对于一般人来说,要想全都熟知显然不现实,也没有这个必要。

但是苏轼的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你却一定要知道。众所周知,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其中豪放派的开创者就是苏轼。而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正是苏轼第一次对豪放词的尝试。苏轼自己也在《与鲜于子骏书》中对此词颇感自豪,说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并且《江城子·密州出猎》还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词,所以无论是题材还是意境上都具有开拓意义,对后来的豪放词和爱国词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近2万首宋词中,苏轼的这首词,就算不会背,也一定要知道。那么苏轼在这首词中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又是如何抒发爱国情怀的呢?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这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首先,我们来看词的开篇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即我苏轼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根据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宋神宗熙宁八年,我们可知苏轼时年四十。因此这里可谓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不仅展现了苏轼少年人的狂傲之气,也贯穿了全篇的气势。紧接着的四句“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则点题“密州出猎”,描写了出猎的雄壮场面。

即我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都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由此可见,它不仅是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还表现出了打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报答全城士民的盛意,我一定要像当年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然后,我们再看词的下片,“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即酒喝到兴处,我的胸怀更加开阔,胆气也更加张扬,就算现在的我鬓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字里行间,苏轼的“狂”劲和豪兴已然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什么时候才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我委以重任呢?

也就是说,苏轼“少年狂”的胸怀,不甘于只能用在出猎上,而是有着赴边疆抗敌的壮志豪情,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于是词的最后便有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即如果有这个机会,我将挽弓如满月,狠狠地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晋书·天文志》载:“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所以苏轼这里隐喻当时侵犯北宋边境的西夏与辽。

纵观苏轼的这首词,显然与当时柳永等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截然不同,而是充满了气概豪迈,充满了阳刚之美,其杀敌报国的豪情,更是读来让人热血沸腾。其实不考虑它在题材和意境上的开拓意义,单纯从词作本身来看,它亦是一首值得人人铭记的千古佳作。当然,宋词近2万首,势必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词作,如果是你,你觉得我们最应该知道哪首词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