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中有一个人和三国时期的蜀国大将王平姓名相同,其实我军中还有一位高级将领名字和他们很像,这个人就是王一平。

王一平在军队的时候最高坐到了第8兵团政治部主任的位置,级别是副兵团级。大授衔时一共有42位副兵团级将领参加了授衔,其中产生了19位上将、22位中将和1位少将。所以王一平如果能参加授衔仪式的话,他至少应该是中将军衔。
不过王一平并没有参加授衔,因为他在授衔的时候已经离开了军队,前往上海工作,后来他还当上了上海市委书记,这个级别可比中将还要高。但是虽然王一平位高权重,他的五个子女却沾不到他的一点光。
比如他的女儿王时妹参军之后并没有分配到好工作,而是被安排去洪泽湖农场插秧。王时妹自然不喜欢这份工作,他就给父亲写信,希望父亲能给自己换个好工作。但是王一平的回信中却拒绝了女儿的请求,他说以他的地位搞一次特殊很容易,但如果人人都像他一样搞特殊,革命就进行不下去了。工作不够好,可以看成是对自己的历练,在农场开拖拉机也很光荣。

王一平的大儿子复员之后被分配到了一家工厂,他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参加干部培训班的资格,出来就可以当干部。但是王一平却不让自己的儿子参加,他认为儿子虽然没有找他走后门,但领导也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才让他儿子参加了培训班的。而且王一平还说,当官没什么好处,不如当个普通工人。
王一平的大儿子虽然觉得父亲否定了自己的努力心里不太痛快,但还是听了父亲的话,放弃了干部培训班的名额,回到厂里做了一个兢兢业业的工人,一直到退休。
还有王一平的二女儿,按照当时的政策,她理应在转业之后回到上海定居,但是王一平却说他的孩子们不能全部留在上海,这让别人看到了会说闲话,于是就把二女儿赶去了南京。

有人说王一平做事不讲理,为了自己的好名声,让子女们多吃了很多苦头。但这恰恰是那一代革命者的高风亮节,不是为了自己的好名声才严格要求自己的和子女,而是因为严格要求了自己和子女,才有了好名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