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熊猫是熊科动物,在整个熊科动物中,母体与幼崽的体重比都是很大的,比如最大的肉食熊类北极熊成年雌性个体的体重平均为230公斤左右,而北极熊刚出生的幼崽的体重约为0.7公斤,母体体重与幼崽体重比约为300:1,亚洲黑熊的成年雌性个体的平均体重在150公斤左右,而它们的幼崽仅有0.5公斤左右,母体体重与幼崽体重比也约为300:1。事实也是如此,大熊猫的幼崽是熊科成员中最小的存在,这确实不单单是食性的原因。

  很难想象,大熊猫有着平均100公斤的体重,而刚出生的熊猫幼崽却仅有平均145克左右,是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一般情况下,动物的幼崽的体型与母体的体型有着很强关联性,比如体重4吨左右的一头雌性非洲象产下的幼崽体重约为110公斤左右,比成年人体重都要重,再比如成年雌性东北虎的体重在150公斤左右,它的幼崽也有1公斤左右,而像成年后体重平均只有25公斤左右的汤姆森瞪羚牲畜的幼崽平均也有3公斤重了。

  总的来说,大多数动物幼崽与母体的体重比例都在1:10到1:200之间。那么,成年雌性大熊猫如此庞大的体型生出的小熊猫为什么如此之小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趋同化

  大熊猫是熊科动物,在整个熊科动物中,母体与幼崽的体重比都是很大的,比如最大的肉食熊类北极熊成年雌性个体的体重平均为230公斤左右,而北极熊刚出生的幼崽的体重约为0.7公斤,母体体重与幼崽体重比约为300:1,亚洲黑熊的成年雌性个体的平均体重在150公斤左右,而它们的幼崽仅有0.5公斤左右,母体体重与幼崽体重比也约为300:1。

  也就是说,熊科动物的母体与幼崽体重比,比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的比值都要大。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熊科动物的生殖特点有很大的关系。经科学的研究发现,熊科动物的雌性在卵子受精后,受精卵并不是直接附在子宫壁上进行发育的,而是在子宫内漂浮数月,在漂浮的过程中,胚胎是不发育的。

  也就是说在与其他动物相同的妊娠期内,熊科动物的胚胎发育时间相对较短,因而造成的熊科动物的幼崽体型普遍比较小。而作为同科下的大熊猫的比重大一些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食性

  在整个熊科动物中,所有的成员均为杂食性动物,但是不同的是除了大熊猫外,其他熊类的肉食比例至少占总食物比例的15%以上,而大熊猫的肉食比例仅占总食物的1%,剩下的食物均由竹子组成。

  由于其他熊科动物的食物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肉食,所以无论是自身的能量还是对于后代的能量供给上,都要由于99%以竹子为食的大熊猫。

  这也是大熊猫幼崽较小的原因之一。

  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会说:仅仅是食性并不足以造成如此大的差距吧?

  事实也是如此,大熊猫的幼崽是熊科成员中最小的存在,这确实不单单是食性的原因。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其他的熊科动物在胚胎着床后,有2个月左右的妊娠期,而大熊猫则只有一个月。

  因此,造成大熊猫幼崽较小的主要原因除了食性外,先天发育时间最短是最主要的原因。

  总结

  在我看来,妊娠期在所有野生环境下动物最脆弱的时期,这个时期它们的战斗力远不如之前,所以相对来说,减少妊娠期的持续时间,无疑是能更大几率的保证自己的生存。而在野生环境下,大熊猫也并不是无敌的存在,比如喜欢群居的豺对大熊猫就是极大的威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