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熊貓是熊科動物,在整個熊科動物中,母體與幼崽的體重比都是很大的,比如最大的肉食熊類北極熊成年雌性個體的體重平均爲230公斤左右,而北極熊剛出生的幼崽的體重約爲0.7公斤,母體體重與幼崽體重比約爲300:1,亞洲黑熊的成年雌性個體的平均體重在150公斤左右,而它們的幼崽僅有0.5公斤左右,母體體重與幼崽體重比也約爲300:1。事實也是如此,大熊貓的幼崽是熊科成員中最小的存在,這確實不單單是食性的原因。

  很難想象,大熊貓有着平均100公斤的體重,而剛出生的熊貓幼崽卻僅有平均145克左右,是母體重量的千分之一。一般情況下,動物的幼崽的體型與母體的體型有着很強關聯性,比如體重4噸左右的一頭雌性非洲象產下的幼崽體重約爲110公斤左右,比成年人體重都要重,再比如成年雌性東北虎的體重在150公斤左右,它的幼崽也有1公斤左右,而像成年後體重平均只有25公斤左右的湯姆森瞪羚牲畜的幼崽平均也有3公斤重了。

  總的來說,大多數動物幼崽與母體的體重比例都在1:10到1:200之間。那麼,成年雌性大熊貓如此龐大的體型生出的小熊貓爲什麼如此之小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趨同化

  大熊貓是熊科動物,在整個熊科動物中,母體與幼崽的體重比都是很大的,比如最大的肉食熊類北極熊成年雌性個體的體重平均爲230公斤左右,而北極熊剛出生的幼崽的體重約爲0.7公斤,母體體重與幼崽體重比約爲300:1,亞洲黑熊的成年雌性個體的平均體重在150公斤左右,而它們的幼崽僅有0.5公斤左右,母體體重與幼崽體重比也約爲300:1。

  也就是說,熊科動物的母體與幼崽體重比,比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的比值都要大。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與熊科動物的生殖特點有很大的關係。經科學的研究發現,熊科動物的雌性在卵子受精後,受精卵並不是直接附在子宮壁上進行發育的,而是在子宮內漂浮數月,在漂浮的過程中,胚胎是不發育的。

  也就是說在與其他動物相同的妊娠期內,熊科動物的胚胎髮育時間相對較短,因而造成的熊科動物的幼崽體型普遍比較小。而作爲同科下的大熊貓的比重大一些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食性

  在整個熊科動物中,所有的成員均爲雜食性動物,但是不同的是除了大熊貓外,其他熊類的肉食比例至少佔總食物比例的15%以上,而大熊貓的肉食比例僅佔總食物的1%,剩下的食物均由竹子組成。

  由於其他熊科動物的食物中,有相當一部分的肉食,所以無論是自身的能量還是對於後代的能量供給上,都要由於99%以竹子爲食的大熊貓。

  這也是大熊貓幼崽較小的原因之一。

  看到這裏,有些小夥伴會說:僅僅是食性並不足以造成如此大的差距吧?

  事實也是如此,大熊貓的幼崽是熊科成員中最小的存在,這確實不單單是食性的原因。根據科學的研究發現,其他的熊科動物在胚胎着牀後,有2個月左右的妊娠期,而大熊貓則只有一個月。

  因此,造成大熊貓幼崽較小的主要原因除了食性外,先天發育時間最短是最主要的原因。

  總結

  在我看來,妊娠期在所有野生環境下動物最脆弱的時期,這個時期它們的戰鬥力遠不如之前,所以相對來說,減少妊娠期的持續時間,無疑是能更大幾率的保證自己的生存。而在野生環境下,大熊貓也並不是無敵的存在,比如喜歡羣居的豺對大熊貓就是極大的威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