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聪明。凡看过的文档、接见过的人物,都过目不忘,史载其“聪识过人,一闻必记,常所暂遇,终生不忘”。
2、勤奋。事必躬亲,不知疲倦地处理公务,“好吏职,锐意文案,纠剔是非,莫不精尽”。
3、爱惜人才。凡有能力的人,不论出身高低,他都接见,“府门每旦常有数百乘车,虽复位卑人微,皆被引接”。
4、廉洁。从来不把官职随意给人,更不会靠此受贿,“爱惜官爵,未尝以阶级私人”。
5、揽权。刘义康私下根本不想与王弘共同辅政,而是想自己独揽大权。为此,王弘的确处处让步,使其“专总朝权,事决自己,生杀大事,以录命断之”。
6、学识浅薄。刘义康从小不爱读书,对历史典故和重大事件都一无所知。曾经他与大才子袁淑聊天,竟然对人家随口说出的典故一脸茫然,还不高兴地说:“身不读书,君无为作才语见向。”我没读过几本书,你说的我都听不懂。
7、率真无心机。刘义康认为自己和皇帝是亲兄弟,根本就不管君臣礼仪,每次见皇帝都跟平常人家的哥们似的,一点尊卑观念都没有,“暗于大体,自谓兄弟至亲,不复存君臣形迹,率心径行,曾无猜防”。
本文参考《资治通鉴》《宋书》《汉书》
今天笔者要聊的主人公是南北朝时刘宋的皇子刘义康——性情直率、毫无心机又不爱读书的宰相。
俗话说:“不读书无以广才,不读史无以明智”。刘义康如果只是个普通王爷,不读书似乎没什么要紧的,但他作为宰相,可就吃了大亏。

刘义康,是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第四个皇子,是文帝刘义隆同父异母的弟弟。由于出身高贵,他从小就担任着普通人奋斗一辈子都得不来的高官要职。
为看官们方便了解,下面将其刘义康少年时期的职务列个表↓

别嫉妒,如果您有做皇帝的老爹和兄长,这些都 so yesy~~
宋文帝刘义隆是个病秧子,动辄卧床不起,朝政都由老司徒(宰相)王弘一手打理。时间长了,王弘担心自己遭猜忌,于是极力要求让刘义康入朝共同辅政。
元嘉六年(429年)正月,仅二十岁的刘义康来到京城,担任侍中、司徒、录尚书事,同时任南徐州刺史,都督扬、南徐、衮三州诸军事。

王弘很老道,从此后就经常“生病”,大小事务几乎都转交给刘义康处理。
这时候的刘义康就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显露无遗:

以上七项中,前五项没什么大碍,最要命的是后两项。
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前来主动巴结讨好的人多不胜数,贤良小人都有,他学识浅薄就很容易受人利用而不自知。
没机心就更严重了,刘义康不仅对皇帝不敬,还将贡品挑最好的留给自己,次品才给皇帝。比如,有一次刘义隆抱怨说:“今年的橘子怎么又小又不甜?”刘义康则马上回答:“有好的啊!”说完就派人去自己家里取,拿来的橘子竟比皇宫里的还大三寸!这一点,无论如何都会使皇帝不高兴,而他自己却不放在心上。

第一次被利用谋反
老司徒王弘死后,刘义康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所有要职,独揽朝政权倾天下。
正巧,当时皇帝有两个心腹宠臣,一个名刘湛,一个名殷景仁。后来,刘湛想排斥殷景仁得独宠,可天不遂人愿,小心思被皇帝看穿,逐渐受了冷遇。于是,刘湛就投靠了刘义康,想利用他满足自己的私欲,甚至想拥刘义康继位,自己获得大权。
元嘉十六年(439年)正月,皇帝刘义隆病重。刘义康入宫服侍,尽心尽力衣不解带好多天,甚至连药都要先亲自品尝。刘义隆觉得自己挺不过去了,就下诏令刘义康辅佐太子,晋升大将军、领司徒。
不料,刘湛得知后,竟说:“天下艰难,讵是幼主所御!”意思是太子还是个十五岁的孩子,没有能力管理天下。接着,刘湛等一众图谋不轨的人竟开始暗中准备“皇帝传位给弟弟”的事宜,想等刘义隆死后,直接拥立刘义康!
万万没想到,刘义隆竟然病愈了!这一切谋划也全泄露!

天真傻问题
同年十月,刘湛等人全部被杀;刘义康被罢黜,贬为江州刺史,出镇豫章。
临行前,刘义康竟然问送行的慧琳(和尚):“弟子有还理不?”我以后还能回京城来吗?
好傻好天真的问题啊!竟然是做了十年宰相、已经三十一岁的“大人物”问出来的!
刘义康根本不知道,西汉时期皇弟刘长谋反被抓后,皇兄汉文帝是如何对待他的。
汉文帝虽表面不杀刘长,却将其关在辎车里,外面贴上封条,要送到蜀郡去。一路上虽下旨让官员好酒好肉招待,却故意不说开封条的事。如此一来,酒饭都不缺,但没一个官员敢撕封条让刘长吃!结果刘长饿死了……

慧琳听了这个无知的问题后,长叹一声,道:“恨公不读数百卷书!”真恨你不多读书长长心!
这一次,刘义康留了条命,也算大幸。

第二次被利用谋反
刘义康老老实实的在豫章生活,没想到,五年后又祸从天上来!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不得志的官员孔熙先,对自己的境遇很不满,为了“翻身把歌唱”就想到造反了。因为刘义康早年对孔家有救命之恩,于是被选为拥立对象!
好家伙,孔熙先在京城可折腾开了,上面拉拢权臣,下面组织尼姑、和尚,宣传迷信天象等等……
同年十一月,孔熙先等人的阴谋被告发,全部被处决。
刘义康丢了一切官职、爵位,全家被废为庶民,流放到安成郡。刘义隆虽又没杀他,这回却不放心了,专门派人对其实行二十四小时看管。

读书醒悟
从此后,刘义康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了,不然自己倒霉都不晓得是怎么回事呢。
终于有一天,他读到了《汉书》中关于刘长谋反的记载,不禁感叹:“自古有此,我乃不知,得罪为宜也。”啊,原来古代就有这类皇族谋反的事,我竟然不知道,现在我弄到这个地步也是应该的。
迟来的醒悟,没用了。

第三次被利用谋反
又过了两年,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十月,胡诞世在豫章造反了,并且要拥立的对象依旧是刘义康!
(孔熙先、胡诞世都相信天象,认为下一任天子在江西出现,而刘义康恰好就在江西的治所豫章停留过)
很快,胡诞世被杀,谋反被平定。
而刘义康又“摊上事儿”了,要被流放到更远的广州去。
旨意下达后,刘义康因读书明理了,说了一番很通透的话:“人生会死,吾岂爱生!必为乱阶,虽远何益!请死于此,耻复屡迁。”人都有一死,我不害怕。但小人们总利用我来谋反,这我管不了,朝廷把我流放到哪里都没用!不如我就在这里受死吧,不用再迁移了!
朝廷一听,有道理。于是依旧让刘义康待在安成郡。

被杀防后患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南宋倾全国之力与北魏大战。
期间,皇帝刘义隆突然想起了刘义康,危机关头,万一他在后方谋反,或有人打着他的旗号谋反,腹背受敌可不是玩儿的!
于是,刘义隆派人给刘义康送去毒药,让他自杀。
刘义康不肯服用,对来使说:“佛教不许自杀;愿随宜处分。”我信佛,自杀后是不能转生再做人的,你另想办法处置我吧。
来使也不客气,直接用棉被将刘义康闷死。
其终年四十一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