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朗普政府在G7上的态度反反复复,最终宣布原计划于下月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将至少推迟到9月份。此外,特朗普还别出心裁,提出希望邀请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和韩国参加峰会,有意把今年的G7升级为G11。

延后且渴望升级原有G7机制,这显示出美国政府将更多以战略视角而非经济视角看待这一多边机制,可谓机关算尽,但将难以如愿。第一,美国国内形势暂不允许开门迎客。一方面,美国疫情未见本质好转,某些州的疫情虽然有所减缓,但从城市向乡村地区的蔓延趋势依旧难以阻遏。随着美国复工复产逐步推进,社交疏离措施逐渐放松,美国民众还可能面临“第二波”疫情冲击。其他G7成员也面临同样问题,欧洲虽然疫情好转,但一些国家依旧尚未完全解锁国际旅行。如果G7按原计划召开,对于各国领导人都将是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美国近日突发“弗洛伊德之死”,随后酿成全美范围多州多地的连日抗议和骚乱。这次由族裔冲突导致的抗议范围广、时间长、影响深,对原本已经为疫情所苦的国内经济造成二次冲击。这种情况让特朗普必须聚精会神处理国内事务,根本没有条件大宴宾客,也无法向到访国家元首展现美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强行开会不符合特朗普的预期,也不符合美国民众期待。

第二,特朗普此前宣布召开G7的时间未与盟友充分商量,突然袭击让盟友难以积极配合。尤其是德国总理默克尔明确表示不会参加G7,而德国是欧盟国家领头羊,缺少德国的G7将变得意义不大,尚未开会就已经注定将无法协调各国相关政策。美国高估自身在当前形势下的号召力,眼看盟友不愿开会,特朗普只能顺势而为,通过延迟开会日期再去协调各国参会。

第三,趁机试探升级G7机制,从战略层面打造对华“同盟”。特朗普有意通过升级多边机制拉拢新增四国,最大目标为将其纳入美国对华竞争的战略轨道。从特朗普希望新增的参会对象不难看出,邀请俄罗斯无非是想为中俄关系埋下楔子,邀请澳大利亚无非是想让澳大利亚在对华施压中继续扮演“急先锋”角色,邀请印度无非是想拉拢印度继续在“印太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而邀请韩国无非是想在中国周边尤其是半岛问题上做点文章。

然而,如果特朗普政府试图把G7或者G11转化为“大国竞争”尤其是针对中国的抓手和工具,恐怕是找错了对象、打错了算盘,最终只会碰一鼻子灰。首先,各国均无意被美国拖入“大国竞争”。比如欧洲国家与美国的身份特性、利益和政策关注点均不同,美国主要从霸权护持的角度思考对华政策,而欧盟的主要关切仍是中国是否尊重经济交往规则、是否拥护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因此,美欧在对华认知和政策上存在显著差异,欧洲和美国虽然都在思考中国崛起的影响、酝酿应对措施,但远未达成与美国就“大国竞争”展开战略合作的共识。

其次,尽管“印太战略”是特朗普政府整体对外战略和谋求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但澳大利亚、印度、韩国等各有想法,未必心甘情愿被美国牵引。一方面,印太战略由美国主动发起,完全服务于美方战略利益,地区国家对此心知肚明,因此更关注借机为自己捞实惠。如印度想利用“印太战略”对接其“东进政策”,不愿因服从美国而牺牲战略自主,韩国也不希望因为在战略上与美国过度捆绑而损害中韩关系。

最后,无论G7延期与否或增容与否,这一机制目前已经无力发挥有效的协调作用。在新冠疫情暴发的大背景下,G7协助全球抗疫合作的能力明显捉襟见肘。包括欧美等G7主要成员国均深陷疫情困境,自顾不暇,难以伸出援手。此外,特朗普政府不看重多边机制也让G7内部分歧加深,导致这一机制的号召力大打折扣。比如,美国政府近期宣布退出世界卫生组织,而欧洲普遍认为世卫组织是全球抗疫不可或缺的多边机制。多边主义对垒单边主义已经成为欧美关系中难以逾越的障碍,G7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成为欧美拌嘴吵架、明争暗斗的场所,遑论齐心协力推进针对中国的战略合作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