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开心又一次和您见面,探究历史,悟出道理。让我们一起打开历史的卷轴,我将带您一起探究这段历史。

围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项棋类运动,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据说围棋的发明者是尧帝,古籍中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大英百科全书》记载围棋产生的年代是公元前二十四世纪,也与尧帝的年代一致。

围棋是一项高尚的智力游戏,可以锻炼人的思维,提高人的智力。围棋纵横十九道,看上去才361个交会点,但有着无穷变化和各种不确定性的下法,一切都充满变数,所以古人说“棋局如人生”、“世事如棋”。正是因为围棋的这种特点,自古以来受到国人的喜爱,《论语》、《左传》、《孟子》里都有关于围棋的记载,孔子就说过“不有博弈者乎?”的感慨。

但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围棋并不提倡,因为老夫子认为围棋是那引起“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玩的,属于玩物丧志。孟子的态度更为激进,认为喜欢下棋的,喜欢喝酒的,都是不孝的人。但是道家和墨家认为围棋可以教会人们懂得进退取舍,懂得什么时候取,什么时候放,应该大力提倡。由于儒家自汉朝以后占据正统的地位,所以围棋的处境艰难,一直到魏晋前期,都并不是社会上流行的娱乐项目。

一、魏晋围棋事业发展的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文化大碰撞和大转折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治上极其黑暗,连年的战争加上天灾,让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原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处于一个迷茫的状态。面对黑暗的社会,很多知识分子隐迹山林,不于统治阶级合作,用酒和诗来麻醉自己,忘记世道的黑暗。

在这种连士族都朝不保夕的时代,读书无用论有着一定的市场,而娱乐至上成为士族的共识,及时行乐,玩出花样,让人生过得与众不同成为一部分士族知识分子的选择。生命如此脆弱,何不及时行乐?所以魏晋时期也是一个文化发展的时期,艺术、宗教、文学、绘画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围棋这个古老的竞技项目,由于它能带给人快乐,使人忘记烦恼,暂时忘记人生的痛苦而成为士族们的新宠。

围棋的特点是讲究自由,每一手都没有呆板的规定。对于对方的一手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读,而且怎么应付,并无一定之规。甚至对于对方的棋可以置之不理,这叫做“脱先”,这种自由正是魏晋名士们特别喜爱,极力追求的。他们本来就反对教条规定,反对按套路出牌,所以正合他们的心意。围棋子与子之间又没有高低之分,每个棋子都是一样的,不像象棋车就比马厉害,炮就比兵管用,这种平等也符合魏晋时读书人的追求。要知道,很多出身庶族的读书人,终其一生与门阀制度做斗争,斗争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围棋是一项纯智力的比拼,对体力、年龄甚至性别的要求并不严格;围棋的最高境界是“棋道”,与当时士人们追求的“天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相比诗词绘画,围棋又有一定的竞争性,可以在盘上分出输赢,你可以用“杀大龙”的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也可以用“争关子”的方式兵不血刃的获得胜利,每个人都可以在棋盘上以自己的方式,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展示出来。所以得到时人的追捧,成为高级的娱乐方式。

其实不只是士族那些读书人喜欢下棋,就是帝王将相也不乏围棋迷。据说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就是围棋爱好者,而东晋著名宰相王导则是个不折不扣的围棋迷。

根据历史记载来看,王导的水平可能不是很高,因为他与江彪对弈过一盘,江彪让他二子还能轻松获胜。两人在对弈中也曾有过交流,王导发现江彪不但棋下得好,对国家大事也有自己的看法,不禁夸奖道:“此少年非惟围棋见胜”,在称赞江彪棋力高明的同时,对年青的江彪的政治能力也大加赞赏,后来提拔江彪担任了尚书仆射。

而在“淝水之战”时,东晋宰相谢安在等待前线的战报的空隙,与人对弈,显得十分从容。当前线的捷报传来时,谢安“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对手知道是战报来了,哪有心思下棋?巴不得早一分钟知道前线的战果,再三催问,谢安淡淡的说“小儿辈已破贼”,这份淡定的心情,真的让人佩服。不过这盘棋肯定没法下了,因为对局者大喜过望这下,“棋乱矣”,谢安轻松获胜。

(淝水之战)

“竹林七贤”中的阮籍更是个大棋迷,他母亲去世时,他正在外面与人下棋,当家中仆人来报告他说老娘去世了,对奕的人提出不下了,阮籍不干,一定要下完。人家没办法,只好陪着他下,但始终无法集中注意力,结果输了。阮籍获胜后,连干两斗酒,突然放声大哭,吐血数斗。有人说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阮籍事母至孝,我是不同意的。再怎么淡定,老娘去世了,还要把棋下完,你过后再怎么哭,我都不相信你是真心悲痛。要是真的孝子,老娘去世,还有心情下棋?

关公“刮骨疗毒”时,也是一边下棋,一边让华陀手术,关老爷神色如常,连华佗都惊为天人,成为了一段佳话。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记载了晋朝王质上山砍柴,见二位老翁在下围棋,便在一旁观看。一局终了,老翁乘风而去,王质这才发现他的斧柄烂了。回到村里竟然已过了数十年。后人便把此山称做“烂柯山”,“烂柯”也成为围棋的别称。

(刮骨疗毒)

二、魏晋时期围棋发展状况

古代的围棋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十九道的。我们从汉代出土的棋盘可以看出,汉朝的围棋是十七道的。这说明围棋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围棋十九道起于何时,目前尚没有准确的考证,但可以肯定,在西晋时就出现了十九道的棋盘,而且盘上也有了八个“星位”,如果说黑白棋子代表阴阳二道,那八个星则代表《易经》中的八卦。

东晋时,为了辩别下棋者棋力的高下,开始出现了围棋的等级制。此时的棋手按棋力高低,分成九品,从九品开始,分别叫做守拙、若愚、斗力、小巧、用智、通幽、具体、坐照和入神,一品是最高等,九品相当入门级。

围棋的等级获得需要经过比赛胜利才能获得,围棋比赛由鸿胪寺主办,围棋爱好者可以报名参加。当然,由于当时庶民根本无暇推枰论道,参赛者基本都是士族子弟,他们要交纳一定的费用作为“花红”,也就是彩头,用来奖励胜利者。参赛者没有年龄限制,但一般不允许女子参加。在南齐的一次围棋比赛中,参赛者达到五百多人,四品以上棋力者二百余人,可以说网罗了全国的高手,盛况空前。

(围棋古谱)

为了更好的管理棋手和推动围棋事业的发展,南北朝时,南朝还出现了围棋管理的官方机构,叫做“围邑”,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的国家棋院。它的任务是评定棋手的等级,组织围棋比赛,推广围棋活动,仲裁和评定比赛胜负。

魏晋时期,下棋的不单有男性,女性也有参与。我在不久前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过,魏晋时期的妇女,由于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不断交融和碰撞,暂时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女性的自我意识在觉醒,婚姻观念和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喜爱围棋的女性。

(女棋手娄逞)

南齐时有个女棋手名叫娄逞,她经常穿着男装,参加棋邑举办的各种比赛,而且胜率颇高。直到有一次,她的对手要输了,突然发现她是个女子,于是大声举报,观战的官员将此事上报给齐明帝,明帝大加赞叹,说一个女子竟有如此棋力,要是个男的,岂不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不但免了她的欺君之罪,还赏赐了许多财物。

三、魏晋时期围棋的文化内涵

魏晋时的棋手以儒家士子为多,他们认为围棋并不是简单的一种竞技,而是与儒家大道有很多相通之处。虽然孔老夫子和孟老夫子对围棋并不感冒,认为是玩物丧志,甚至是不孝,儒家倡导的“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也不包括围棋,但魏晋时的儒家们认为围棋能体现“王道”和“中庸之道”,也是符合儒家思想的。

我们知道,下围棋如果一味大砍大杀,想吃对方的“大龙”,肯定是不行的,绝对败多胜少。就是现在围棋顶尖棋手也不可能将“吃大龙”当做自己下棋的目标,每盘棋都想将对方杀得丢盔弃甲,吃个干干净净,这无异是痴人说梦。围棋是最讲究中庸之道的,只要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巩固好自己的地盘,伺机削弱对方,一般都会取胜。这符合当时的“无为而治”的老庄思想和“帝王之术”。要知道,魏晋是个分裂的朝代,围棋盛行于南朝,相对来说,在军事上南朝并不比北朝占优,如果想统一中国,南朝并不具备靠大开大合的冲杀赢得全国统一的能力。所以当时的有识之士提出,南朝只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内修政要”,伺机削弱北朝的实力,才能完成一统。这就是南朝的帝王之道,与围棋之道不谋而合。

相对来说,围棋与道家思想更加合拍。道家思想的真缔是“无为而无不为”,“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强为”,这与围棋简直是绝配。下过棋的朋友都知道,有时候对方的棋怎么下都是活棋,你要想强杀他,只会使自己的棋形破裂,使自己的棋破绽百出,反而会给对手极好的机会。所以下围棋讲究“不强为”,要有张有驰,有所为有所不为,形势不好的时候,该弃的子就要及时弃掉,不能逆天行事。

道家文化另一个重点是“虚”,这也是围棋的特点。下围棋的时候,有时候下一手,并不一定马上见到作用,甚至完全不会起作用,但按照棋形和棋理,就该这么下,这就是围棋的“虚”。我们打个比方,布局的时候,一般人喜欢实地,但掌握外势的一方是不是就会输呢?答案是否定的。但布局阶段的外势到底有多大作用,将来能围多少目,恐怕谁也说不清楚。这就是“虚”和“无”的道教文化在围棋中的体现。

围棋追求“天人合一”境界。下棋只有遵循棋理法则,才能下出一盘有质量的棋。这与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棋经十三篇》所说:“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又体现了道家的“无为”之道。

许多兵家也喜欢下棋。前文说过谢安、王导都是围棋爱好者,他们从围棋上也学习到了兵法的奥义。

中国人心目中的军事家,“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高境界。围棋就能做到这一点。下过棋的人知道,真正可怕的棋手是慢刀割肉的,是这里占你一点便宜,那里偷你一点实地。你想找他决战,他躲着你,每块棋都是活棋,你有力气也使不上。但是只要你有一点破绽,对方就会施加最凶狠的进攻,盯着你的破绽穷追猛打。这与兵法太像了,所以很多人用围棋来讲解兵法,研究兵法。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也是魏晋时期那些统兵的将领们热爱围棋的终极原因。

围棋是中国的国粹之一,琴、棋、书、画被列为古代文人的必备技能,正是始于魏晋时期。正是那个特殊的年代培育了全新的围棋理念,让围棋得到蓬勃发展。今天我们的围棋有一些理论还是从魏晋时期开始形成并不断完善的。中国围棋能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压制日韩,正是中华文化欣欣向荣的一种体现,值得每个中国人自豪。

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我们伴您做有智慧、有品位、懂生活的人。我们严肃,但不乏味;我们客观,但不迂腐。历史大事、名人生卒、深度分析、多角度解读,我们一直在这儿望眼欲穿的等着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