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哼和爸爸妈妈接受采访时,嗯哼委屈地说:“同学们给我起外号,叫我“肚脐眼”,我不喜欢这样,但他们还是这么叫我。

霍思燕惊讶地表示自己不知道,她转问杜江:“你小时候外号叫什么?”杜江回答“肚脐眼”。

嗯哼吃惊地看着爸爸说:“你也叫肚脐眼儿啊!”

嗯哼听到爸爸也叫肚脐眼,顿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委屈了!

我猜杜江之所以说自己小时候也叫“肚脐眼”,是因为他听到儿子说自己不喜欢被叫这样的外号,懂得孩子内心有着委屈,渴望被安慰,不想孤独地承受内心的悲伤,于是,他陪孩子叫同样的外号“肚脐眼”。

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可以看出杜江是一个很会“共情”的爸爸。而嗯哼也是一个敢于向父母表达心声的孩子。

有的父母,当孩子委屈地表达自己的心声时,他们往往会劝孩子不要放在心上,认为孩子大惊小怪。结果,孩子内心的需求总是不被看见,在日后遇到不开心的事,他们会选择憋在心里,压抑自己。久而久之,孩子心理出现问题。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很爱孩子,可孩子总是逃避自己。家里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哎,我家孩子小时候什么都和我说,现在干什么都躲躲藏藏,生怕我知道。”

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孩子内心的需求总是不被父母看见。

01、“冰山理论”告诉你,孩子不和你说真心话的原因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冰山理论”,它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萨提亚认为,人们在经历事情的时候,在七个层次上同时有着体验:行为、应对、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

昨天在路上看到一个大约八岁的孩子,他把刚买的冰淇凌掉在了地上,周围的人都向他投去了目光,男孩顿时哇哇大哭!男孩妈妈一脸嫌弃地说:“多大人了!哭什么哭,给你重买一个。”

男孩把冰淇淋掉在了地上是他的行为,哭是他的应对方式,那么他此刻内心的感受、观点是“我怎么这么不小心,我没用,大家都嫌弃我。”而这个八岁的男孩,此刻内心的期待、渴望是妈妈能够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同时帮自己解除被周围人围观的尴尬。但妈妈没有理解孩子,此刻,孩子内心的“自我”是坏的,也即“我没用,我不被喜欢。”

所以,父母在应对孩子的行为时,一定要学着觉察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期待等深次的东西,不要仅是无效的安慰。

02、“共情”是与孩子亲密最好的方式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当孩子因为某件事不高兴时,不要直接安慰孩子“没事的,想开一点”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为什么不开心、难过,此刻,孩子需要父母做些什么能化解他们的负面情绪。

父母有了共情,孩子的深层需求才能被看见。当孩子的深层需求被最亲近的人看见后,他们就有能量活出自己。

希望,父母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不仅仅是安慰,比起安慰孩子,更有效的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