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隋煬帝楊廣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實行科舉制度,修建大運河,幹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他爲人驕奢淫逸,頻繁發動戰爭,特別是針對高句麗的三次遠征,耗空國力卻一敗塗地,是導致隋朝滅亡的直接原因。

隋朝結束了五胡亂華,統一了中原地區。原本到了隋煬帝楊廣這裏,也是要繼續勵精圖治、開創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繁榮盛世的。但是遠在東北地區,有個叫高句麗的小國,總是不太聽話。

高句麗位於東北地區,與隋朝接壤,趁着中原戰亂,那些年發展得很不錯,對隋朝也就不怎麼恭敬。不僅不來隋朝拜見皇帝,還時不時地帶領附近一些更小的政權來隋朝的邊境,也就是遼西地區,搶點糧草,打打秋風什麼的。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有這樣一個時常來搗亂的鄰居,日子沒法過安穩。所以隋煬帝這暴脾氣一上來,決定打,打到高句麗服爲止。爲了兒子孫子不再讓這個鄰居騷擾,隋煬帝決定自己親自出徵滅了高句麗。

說走就走,在隋煬帝的一聲號令下,第一次遠征高句麗。全國將士總動員,有一個算一個,組織士兵113萬,分成二十四路,全方位多角度向高句麗進攻。因爲路途遙遠,一路需要有民夫運送糧草物資,民夫人數更是士兵的兩倍之多,一共500萬人,浩浩蕩蕩向東北進軍。

一路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這百萬大軍以一種驚天動地的方式前進。隋煬帝這麼做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通過氣勢壓倒對方,想要不戰而屈人之兵。他還規定,只要高句麗方面宣佈投降,不要再繼續攻打,必須向他上報,聽取他的決定。

隋軍這百萬大軍一過遼河,就把遼東城圍得水泄不通。隋軍也是有大將的,在這麼絕對的優勢下,攻破城池是很容易的。但每次馬上要破城了,高句麗就舉白旗,隋軍就只能停下進攻上報隋煬帝,高句麗緩過這口氣,馬上又拼死守城。

高句麗次次如此,來回反覆,將隋朝的百萬大軍耍得團團轉。隋軍將領怨聲載道,可隋煬帝還就死了心眼,非要等到高句麗的投降。本是一場不應該失敗的征討,奈何攤上好大喜功的皇帝,想不敗都難。

另一方面,大將來護兒率領大軍走海路,直接殺到了高句麗的都城。高句麗假裝投降將他引入城中,趁隋軍在城中大肆搶奪財物之時,高句麗的士兵纔出來將隋軍殺了一個措手不及。來護兒僅帶着幾千人衝出包圍,此戰大敗。

隋煬帝在遼東久攻不下,僵持了五個月,高句麗也沒有投降的意思。將士們都等不了了,隋煬帝這才選派了三十萬精兵強將,打算通過鴨綠江,直接攻下平壤。可路途遙遠,糧草物資太重,士兵邊走邊扔,等到了平壤城下,已經沒有糧草,人累馬乏。

這時,高句麗在大將乙支文德的帶領下以逸待勞,將隋軍打得落花流水。到了薩水河,隋軍走到河中間的時候,被高句麗開閘放水,淹死無數,最後只跑回來不到3000人馬。第一次遠征到此終結,隋煬帝不得不班師回朝。

兩年後,隋煬帝捲土重來,第二次遠征高句麗。這次他再動員全國兵力,各地羣衆不幹了,紛紛表示反對,很多貧民、地主開始造反。但是隋煬帝不管不顧,非發兵遼東不可,這也算是在哪兒跌倒的,就在哪兒爬起來吧。

第二次,隋煬帝吸取了教訓,不再寄希望於敵人投降。於是大軍全力攻打,不出一個月,就要攻破遼東城。這時後院起火了,楚國公楊玄感造反,並且已經攻下洛陽。隋煬帝只能扔下高句麗,返回去保護自己的老巢。

通過強硬的手段,鎮壓下楊玄感的起義。隋煬帝不甘心放棄唾手可得的勝利,發動了第三次遠征高句麗。只是這一回的人數規模遠遠比不上前兩次,國家被他折騰得差不多了。

因爲連年的戰爭,高句麗也兵疲民乏,打不動了。隋軍剛剛壓境,高句麗的國王便派人來投降了。楊廣覺得自己終於有了面子,迫不及待地班師回朝,等着高句麗來朝拜。沒曾想,他是被高句麗給忽悠了,投降是假的。

三次遠征耗盡了國力和隋煬帝的威信,爲了反抗朝廷的橫徵暴斂,全國都已經是烽煙四起、一片混亂。最終是他的親戚李淵,摘取了勝利的果實,以唐代隋,開啓了一個更輝煌的王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