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劉備入主益州後,趙雲爲翊軍將軍時,留任荊州的關羽官拜前將軍,假節鉞,董督荊州事。趙雲,在五虎上將之中,雖是居關羽、張飛之後投靠劉備,卻一直不受劉備重用,大多以劉備護衛角色出現在世人。

在東漢三國裏,趙雲不僅文韜武略,文可安邦,武可定國;還很早追隨劉備南征北戰,爲蜀漢創建建功立業。但終劉備一生,趙雲是不受劉備重用。

趙雲跟隨劉備後,官職從牙門將軍、偏將軍領桂陽太守、留營司馬、翊軍將軍至中護軍、徵南將軍。雖趙雲的官職隨着劉備的職位水漲船高,步步高昇,但相比於同時期的關羽、張飛而言,可望不可即。當劉備南定諸郡後,趙雲爲偏將軍領桂陽太守時,關羽已是襄陽太守兼蕩寇將軍,張飛也是宜都太守兼徵虜將軍;當劉備入主益州後,趙雲爲翊軍將軍時,留任荊州的關羽官拜前將軍,假節鉞,董督荊州事;張飛爲右將軍,假節;甚至後投靠劉備的魏延是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黃忠是後將軍、關內侯;連最晚投靠劉備的馬超都已爲左將軍,假節。

“五虎上將”在趙雲身上,純粹是徒有虛名。論能力、論功績,甚至是論對劉備的忠誠度,趙雲與關羽、張飛、黃忠、馬超相比,一點也不遜色,甚而有過之。

可是關羽口中“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的“四將軍”就這麼不受劉備待見,原因如下。

其一,身份侷限。

寒門出身,正是趙雲不被劉備重用的最大軟肋。門閥制度,這種封建等級制中特殊的形式,形成於東漢,盛行於魏晉,頂峯於南北朝,沒落於隋唐。而趙雲生活的時代恰是士族門閥制度的流行時期,門閥士族在政治、經濟上有着重要的身份地位。雖劉備創立基業之初,無人可用,就顧不上講究門第,只好重用關羽、張飛和趙雲這些出身草根的人物;從徐州起,開始拉攏世族支持,與徐州鉅富糜家建立了親戚關係;在荊州期間,取得當地大族馬、習、龐家的支持;奪取益州後,得到四川豪強的有力支持,法正、李嚴、孟過等人就是其中代表。趙雲不僅出身布衣,還不是桃園三結義,即便能力再出衆,也會被劉備權衡世族利益而被埋沒才華,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導致不被重用。

其二,性格使然。

爲人正派,恰是趙雲不被劉備待見的最直接痛處。趙雲孤身一人反對劉備將成都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於諸將。這一事,從表面上看趙雲有政治眼光,以人爲本,忠誠又正派;實際上卻非如此,趙雲隻身一人對抗整個劉備集團,不僅得罪了荊州派、益州派和元老派,還讓劉備的威信大大降低。同樣,趙雲力勸劉備要從大局出發,不要爲兄弟之小義而拋棄國家之大義而舉全國之力南下伐吳,讓劉備很難對付。帝王治國理政,不僅需要出謀劃策的人才,更需要俯首聽命的奴才。趙雲不僅性格耿直,還不懂得隨波逐流,即使才能再拔萃,也會不被劉備所喜歡,自然不被重用。

其三,理想異類。

價值高尚,就是趙雲不被劉備器重的最本質瑕疵。趙雲雖然很早就跟着劉備,還是關羽口中“吾弟”,卻並非劉備的嫡系。趙雲先是袁紹的部下,再投公孫瓚,最後纔跟隨劉備。好聽地說,趙雲是千里馬找尋伯樂,覓尋志同道合的明主,實現忠君救民的人生抱負;難聽地講,趙雲不安於現狀,喜歡炒主公的魷魚,通過更換主公的捷徑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趙雲不但價值理想化,而且忠事不忠人,即便道德品質再高尚,也不會被主子所喜歡,還會受到同僚的打壓,自然不被重用。

趙雲一生,更多有是以劉備護衛的角色出現,讓世人誤以爲與劉備的關係十分親密,很被劉備信任。實際卻未如此,在劉備爭霸的道路上,趙雲都是被作爲王者的劉備“發揚風格”給犧牲掉,畢竟劉備得平衡各方利益關係。

筆者按:德,常用於指道德、品德,引申指有道德的賢明之士。趙雲,在五虎上將之中,雖是居關羽、張飛之後投靠劉備,卻一直不受劉備重用,大多以劉備護衛角色出現在世人。其根本原因,就是趙雲的高尚品德所造成,不爭不搶不討不要,全被劉備拿來平衡利益關係。正所謂:自重者,然後人重;人輕者,由於己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