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宝宝长到一岁时,他们开始建立复杂的情感体验,知道什么是“害怕、恐惧”,对事情也有了记忆,知道打针的体验是疼痛,甚至有的宝宝有了自我意识,开始对父母说“不”,当父母带自己打针的时候,他们会明确的表示“我不想打针”且态度坚决。很多父母带孩子打针的时候,都会哄孩子:“宝宝乖,这个不疼,一下就好了。

对于父母来讲,最揪心的事情就是看到孩子生病,当孩子生病或者需要接种疫苗的时候,抱着宝宝去医院打针成了难题。父母看到宝宝因为害怕打针而大哭大闹,真是又心疼又着急。

芒果的亲子综艺《妈妈是超人》中,有一期的节目内容是演员贾静雯要带五岁的女儿咘咘去医院接种儿童疫苗。已经经历过打针的咘咘十分抗拒,看到妈妈开车将自己带到了医院楼下就开始大声哭闹,死活不从车里出来,一直喊着让妈妈快点回家。

妈妈贾静雯看到女儿哭的如此伤心也跟着掉眼泪,过了很长时间都无法安抚好咘咘的情绪,只好暂时将女儿带回了家。

难道面对打针这件事,父母真的束手无策只能任凭宝宝哭闹吗?而且有些宝宝打针的反应太过激烈,让医生无法下手,害怕弄伤宝宝。父母有没有思考过宝宝为什么会害怕打针呢?有什么办法能让宝宝乖乖配合呢?

为什么宝宝害怕打针?

1、因为妈妈害怕

经过调查后发现,一岁以前的宝宝感知外面的世界是通过妈妈的情绪反应。各位父母可以回忆下每次带孩子去医院打针时的情景,是不是自己比宝宝还害怕、担心。

宝宝不能理解语言的真实含义,他们也不知道打针是怎么回事,会如何操作。宝宝只能通过父母及家人的表情、语言、状态来感知事物。当他们发现父母表情紧张,双眉紧锁,甚至担忧焦虑的时候,就会收到一种信号“即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因此他们就会害怕、恐惧,哇哇大哭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2、疼痛感知能力高于成人

宝宝对疼痛的感知和成人是不同的,他们对疼痛的感知是成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能这种疼痛在成人的感受中只是一级,但是在孩子的身上却能感受到七八级的疼痛。

并且人们天生就容易对未知的事物产生恐惧,比如怕黑、怕高。宝宝的恐惧会更加强烈,当他们被带到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会更加的不安和焦虑,这种不安和焦虑会加重身体上带来的疼痛感受。

3、疼痛没有得到认可

很多父母带孩子打针的时候,都会哄孩子:“宝宝乖,这个不疼,一下就好了。”但是宝宝却觉得打针分明非常疼,为什么妈妈还说不疼呢?这种疼痛没有得到认可和回应的感受比打针带来的疼痛更加强烈,宝宝甚至会觉得难过和委屈,甚至对父母产生不信任。

为什么不同年龄的宝宝对打针的态度不同

并不是所有宝宝对打针的态度都一样,宝宝的情绪感知和表达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发展的,不同年龄的宝宝对打针的态度也不同。

1、 不满9个月的宝宝

9个月以下的宝宝还没有形成记忆能力和联想能力,记不住对过往的打针经历,提到打针,也不会和疼痛联想到一起。很多时候都是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下被扎了一针,瞬间的刺激很快就过去了,疼也就是哭两声,父母拿出玩具或零食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他们马上就会停止哭泣,因此不满9个月的宝宝对打针并不犯怵。

2、大于一岁的宝宝

当宝宝长到一岁时,他们开始建立复杂的情感体验,知道什么是“害怕、恐惧”,对事情也有了记忆,知道打针的体验是疼痛,甚至有的宝宝有了自我意识,开始对父母说“不”,当父母带自己打针的时候,他们会明确的表示“我不想打针”且态度坚决。

如何让宝宝坦然面对打针?

其实宝宝怕不怕打针,会不会对打针产生强烈的反感和抵抗,全靠父母的正确引导。

1、 告诉孩子打针会痛

孩子对未知的恐惧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抵抗,因此父母带孩子去打针前要如实的告诉孩子打针会痛,并模拟打针的动作,给孩子一个心理准备。

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玩医生病人的角色扮演游戏,妈妈扮演医生,宝宝扮演病人。用笔帽轻轻的戳宝宝的胳膊,告诉宝宝打针就是类似这样的动作。

同时父母也要明确的告诉宝宝,打针是会痛的,就像宝宝不小心摔了一跤,但是疼痛感非常短暂,只有几秒就会消失,鼓励宝宝不要害怕。

2、让孩子知道为什么打针

父母不要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对于一些浅显的道理和规则宝宝是可以明白并遵守的。父母在打针前应该告诉宝宝打针的原因,并用宝宝能理解和接受的话语来解释。

比如有的父母和宝宝说“打了针你的病就好了”,但是孩子并不能理解什么是生病,好了之后又是什么样子,因此就模模糊糊,对孩子的说服作用并不大。

父母可以通过讲绘本故事的方式告知宝宝什么是生病,生病后身体会有哪些不舒服的感觉,让宝宝知道自己身体里有调皮捣蛋的细菌、病毒在作怪,而打针会帮助宝宝消灭“敌人”,让宝宝变得舒服。明白打针的意义后,宝宝就不会过于排斥打针了。

2、 打针时,耐心安抚和鼓励

宝宝年纪小,害怕打针、怕疼都是正常反应,因此父母一定要做好宝宝的安抚工作。

孩子打针的时候,父母要陪在孩子身边,抚摸宝宝的头,轻声鼓励宝宝要勇敢,爸爸妈妈会陪在他的身边。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宝宝,父母还可以带着他们最爱的玩具和小零食,打完针后第一时间让宝宝玩,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但是家长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在打针的时候吓唬、哄骗宝宝。这种方式会让宝宝产生更加严重的恐惧感,甚至会对打针产生心理阴影,形成非常糟糕的体验,以后就会异常抗拒打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