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于隋炀帝杨广的风评,似乎一直是一名昏君,凶狠残暴、荒诞无道,直至今日仍然是骂声载道。但是作为一代帝王,隋炀帝难道真的一无是处、毫无作为吗?对他的评价又为何总是争议不断?众人皆知,杨广的军事才能其实十分卓越。正是他气吞陈朝,并一举抓住了陈后主。更是他,扫清了此后的江南叛乱。还是他率兵北上,击退了来犯的突厥。真可谓屡立战功,实乃保家卫国之大将。除了一身的赫赫战功,仅在位十四年的隋炀帝究竟还做了哪些事,竟能够影响中国千百年之久呢?

曾有历史学者评价:隋炀帝是大暴君,但并不是昏君,其虽无德,但有功。就是隋炀帝所立之功,没有造福于当世百姓,故流传着"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的说法。帝王之功应当是:功在当代,利于千秋。而隋炀帝最大的问题就是,虽然功业利于千秋,却成为了当世之罪人。这段评价真可不谓之客观、中肯。虽说隋炀帝在位期间,隋朝历经了从鼎盛转至灭亡,短短14年的时光,隋炀帝立千秋万世之功,当属以下三件。

其一,经济上,开凿大运河,重启丝绸之路,推动西域发展,为后世唐王朝之繁盛铺就道路。这一宏伟工程,在当时着实劳民伤财,百姓深受奴役之苦,国力更是日渐削弱,也间接导致了隋朝走向了灭亡。然而,以历史的眼光看待,此举虽然使隋炀帝遭万民之唾骂,但是却为后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开通的大运河贯通了南北贸易,运河两岸的城市快速发展、繁荣,直至唐朝,更有"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之浩然景象。

其二:政治上,隋炀帝杨广建立了三省六部制,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官制一直沿用至清末。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同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这项制度的确立乃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直接影响了后世王朝的发展。其三,文化上,开科取士,典定科举制度,并增加科举录取人数,让更多寒门子弟得以出头。科举制度的创立,为古代封建社会人才的选拔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打破阶级固化的桎梏,让"寒门出贵子"变成了可以触碰到的梦想。这一制度也被后世沿用、完善,直至封建王朝的覆灭,影响真可谓之深远。

虽说隋炀帝建立了如此伟绩,然而,在其在位第十二年,战事再起,穷兵黩武,国运动荡。两年后,江都兵变,杨广被宇文化及叛军所弑。杨广之孙越王杨侗被拥立为新君,史称皇泰主。杨广被追谥为明皇帝,庙号世祖。"世祖"称号则寄托了杨家宗室及朝堂忠臣对隋炀帝的敬重与怀缅,如今知者甚少。

同年,李渊上位,建立唐朝,杨广即被追谥为炀皇帝。《周书·谥法》中对"炀"谥号注解为:去礼远众、好内远礼、好内怠政、肆行劳神、薄情寡义、离德荒国皆曰炀。李渊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定下如此谥号,就等于给杨广定义为废黜礼仪、放荡好色、不理朝政甚至违背天意之人,这样的一顶大帽子,杨广一戴就是1400多年!

纵观隋炀帝之功过得失,虽为"暴君",但这三件事迹足以让他得到后世百姓的敬仰。当我们以历史的眼光重新审视各朝帝王,秦始皇所成之事,隋炀帝也都有所建树,但他并未焚书坑儒。隋炀帝所立之业,唐太宗亦有所涉及,但是李世民并未开凿大运河。然而,秦始皇和唐太宗坐拥"千古一帝"之美名,隋炀帝却落得个"万民唾骂"的下场。

参考资料:《隋唐史》、《隋炀帝杨广生平事迹述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