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要:現在家政阿姨的市場價格不是太低而是太高,很多談不上有經驗的阿姨拿着比從事其他行業高得多的工資,不乏“過度包裝營銷”的功勞。有人直言,現在家政阿姨的市場價格不是太低而是太高,很多談不上有經驗的阿姨拿着比從事其他行業高得多的工資,不乏“過度包裝營銷”的功勞。

摘要:現在家政阿姨的市場價格不是太低而是太高,很多談不上有經驗的阿姨拿着比從事其他行業高得多的工資,不乏“過度包裝營銷”的功勞。

最近杭州32歲的雙語女碩士劉雙火了,她應聘保姆時提交的一份簡歷表引得衆人圍觀。簡歷表顯示,她擅長法語、英語,碩士學歷,不僅有大型企業外派非洲的工作經歷,還從事過早教工作。據媒體採訪,劉雙對工作的期望包括“朝九晚五,雙休,月薪2萬元以上”“負責照顧孩子,不包含家務收納”等。

不少人認爲,這樣的高學歷人才甘當保姆,屬於“降維打擊”,不僅高收入是應當的,其個人也成了“新的就業觀”的鮮活註解。

應該說,劉雙的選擇的確具有積極意義。一方面,沒有高端人才加入,一直是困擾家政行業發展的瓶頸,今年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也有委員專門就此提出建議,呼籲加強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以及吸引高端管理人才進入家政行業,改變“服務水平較低、消費者認可度不高”的行業現狀;另一方面,今年就業形勢嚴峻,如果更多人能摒棄傳統的就業觀,拓寬就業視野,無疑有助於緩解就業難。

但“降維打擊”的說法,並未注意到事情的另一面:家政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在這個事關千家萬戶的“大後方”,困擾很多家庭的問題還是阿姨“請不到、請不好、做不久”。而評判好阿姨的標準,不在學歷高下,關鍵在於專業度和責任心。這並不是一個隨隨便便就能對付的職業,高學歷者加入其中,真的是“降維”嗎?

近幾年家政行業大力提倡對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初衷是通過提升人員的專業能力賦能這個行業,讓阿姨“做得好,做得久”,讓整個行業更規範。受過高等教育、能夠進行親子陪讀的阿姨,確實有一些獨特優勢,但並不是“朝九晚五,雙休,月薪2萬元”的充分條件。不要忘了,在從事家政服務這件事上,“研究生畢業後曾被大型跨國企業外派非洲兩年,回國後在某上市互聯網公司做了一年銷售”的漂亮履歷,換一個角度說,就是這位阿姨在家政服務上“零基礎”——這是優勢,還是劣勢?

今年5月1日,上海率先施行了《上海市家政服務條例》,對家政企業、從業人員和僱主都有了更爲明確的權責劃定。但不少家政行業內的資深人士依舊憂心。有人直言,現在家政阿姨的市場價格不是太低而是太高,很多談不上有經驗的阿姨拿着比從事其他行業高得多的工資,不乏“過度包裝營銷”的功勞。這樣上戶的阿姨,只要在僱主家工作一段時間,往往會因爲達不到僱主預期而下戶。這也是造成阿姨“做不好、做不久”的重要原因。

過多關注“高工資、好待遇”,也可能讓已經在崗的阿姨心生攀比和不滿。有資深的保姆就與筆者探討過新聞報道中出現的高薪,大意是,如果“零基礎”阿姨一個月能拿2萬元,大批月薪不到萬元的育兒嫂似乎太便宜了。“零基礎”阿姨拿2萬元高薪,大多數時候,也就中介公司樂見其成——按照現在市場上普遍的收益模式,中介公司只要促成了供求雙方簽約,就可以拿到服務佣金。但市場究竟買不買賬,恐怕還得等待長期檢驗,即便偶有一兩個個案,也不必急着吹捧。

即便高學歷人士加入家政是大勢所趨,更需要關注和強調的,也應當是這個行業自身的專業要求。行業需要的是“好阿姨”,不是“高學歷阿姨”,只有個體和社會都放下對高學歷的執念,把注意力轉移到實務經驗、專業水準和相關的技能培訓上來,才能促成行業良性發展。

筆者曾採訪過一位從中學語文老師轉行進入家政領域的研究生。她從決定轉行當月嫂開始就放下了學歷光環,從零起步參加培訓,考出高級證書,通過實打實的上戶經驗積累口碑,最終成爲市場爭搶的全年都無空檔期的金牌月嫂,此後再參加培訓轉型家政培訓師,通過自己的講課“賦能”更多的阿姨。

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歡迎和鼓勵高學歷者進入家政行業。但大學生、研究生做家政,賴以立足的不是學歷,而是學習能力。熱潮之下,這或許是更應明確的意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