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无际的花海,排列整齐的青瓦白墙建筑……这,就是西和万花风情小镇。作为小镇建设的核心区域,西和村的花海世界形象早已声名在外,以至于任何时候,只要大家脑海里浮现“西和村”三个字时都自带着花的颜色。其实,西和村除了有花的瑰丽,还有着瑰丽的记忆。

过去曾因偏僻路网不通而发展滞后

西和村,看似简单的三个字,但其实内含寓意。“寓意我们的生活要和和美美呢!”西和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原来,早期的西和村并非叫“西和村”。由于村里山地较多,地理位置偏僻,那时取名为西山村。2000年以前,西和村是典型的镇街交界、城乡结合地带,路网不通导致发展滞后。后来因为附近多处村庄同名而改名为“西和村”,寓意“和和美美”。

那么,西和村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人迁入呢?“西和村的村民在这片风光无限的宝地已经扎根了三百多年,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有人口迁入了。”西和村相关负责人给记者释疑。西和村下辖西山朗一社、西山朗二社、禾社塘社、禾塘岭社、木梅岭社、草塘社6个经济社,最早的草塘社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因陈氏等人口迁入而形成。而西山朗一社、西山朗二社始建于清朝康煕年间,因中原人口迁入而形成,村民居住于西山塱附近,所以取名西山塱,后简写改为西山朗;禾社塘社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因朱氏先祖从温泉黄竹田迁入而形成;禾塘岭社始建于清朝末年,因李氏先祖从增城迁入而形成;木梅岭社始建于民国时期,因邝氏从城郊高步迁入而形成,因为村后有一木梅岭山而得名。

花卉、观光产业迎来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西和村还是一个用水困难的小村庄,人口还不够500人。因水资源匮乏,难以耕作。后来麻村水库的建成逐渐缓解了当时的用水困难。但由于麻村水库和西和村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远水解不了近渴。当时的村支书李佰合带领全村村民在村里建造“狐狸窿”山塘,这个举动在当时震动全省,引起了各方关注,率先成为水利工程的先例,也为以后建设万花园奠定了基础。

1993年,对于西和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第一家农业企业广州大丘有机农产有限公司进驻西和村。随后,相继几十家企业到该村开展花卉、水果、苗木种植,现代农业在西和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个集花卉生产、销售、科研、展示、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逐步形成。

进入21世纪,乡村旅游在全国蓬勃发展。西和村不甘人后,积极响应号召,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现代农业资源,大力发展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为主体的乡村旅游,火龙果园、玫瑰世界、樱花园相继开门迎客,到西和赏花摘果、寻找乡愁受到珠三角各地游客的青睐,西和的乡村旅游迎来快速发展。

如今,近50家花卉企业沿路铺展,直播带货、花卉研发、研学旅游等业态给村民带来致富奔康的希望。

依托特色小镇建设西和迎来发展新机遇

2015年,区委区政府将西和村作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其中一个重要发展路径和最好的转化平台。西和万花风情小镇是我区首批建设的10个特色小镇之一。2016年,以西和村为核心区的西和万花风情小镇是广州市首批建设的30个特色小镇之一。

西和村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大力引进优质农业企业,以此为核心带动旅游、休闲、度假等一系列产业发展,同时加快实施新开花谷花卉交易中心等现代花卉产业建链补链工程,重点抓好北星路现代商业轴、花卉大道现代农业轴规划建设,以及新开旺城商圈、东风商圈、西和万花风情小镇三个关键节点,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依托特色小镇建设,逐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建立起一座别具花卉特色风情的特色小镇,奋力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区。

文字:黄利谊 邝锦雯

图片:李晓彤 邝健华 刘骏杰

编辑:谢艺诗

初审:陈治

审核:梁伟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