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个父母都希望养育出健康快乐的好孩子,但是,有数据显示,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了越可能产生心理问题。这种自我分析的能力能够建立孩子心理上的稳定,并且让他们成为善良、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人。

每个父母都希望养育出健康快乐的好孩子,但是,有数据显示,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了越可能产生心理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乖孩子是一种压抑的迎合,“调皮捣蛋”的孩子心智发育更成熟。

德国科学家海查曾经进行过一次调查。在200名2-5岁的儿童中,100名有强烈的抵抗倾向,而另外100名则表现出更多的服从。经过多年的跟踪调查发现,84%的抵抗力强的儿童成年后具有独立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而剩下的只有26%的儿童表现出独立能力,大多数儿童不能独立承受和决策。为什么在我小时候,我就成了不乖?

乖巧的孩子会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他们往往会压抑自己的想法,努力迎合老师和家长的喜好,变成了一个没有主见、迎合他人的“乖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对问题缺少个人见解,缺乏独立的个人。在步入社会之后,还可能出现适应性差、逃避责任、依赖他人的问题。

他们对于父母的依赖已经成为习惯,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父母在他生活中的占比逐渐变少,对于一些外界的刺激,他无力应对。因此,很多“乖孩子”开始不能很好的与人交往,而对于一些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又无力做出抗争,长此以往便可能引起性格上的扭曲,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孩子成长,身体健康很重要,心理健全也很重要。培养孩子健全的心理,父母必须学会这5招。

1、花时间陪伴。养育孩子不仅仅是吃得饱穿得暖,家长要舍得花时间陪伴孩子。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是,孩子真正属于我们的也就这么几年。只有跟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参与他们的活动,才能倾听他们心事,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2、尊重孩子,让孩子心中“我”的观念逐步增强。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即使再小,他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人。父母在跟孩子的相处中,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能让孩子做决定的事情,就放手让孩子做主。

3、教会孩子遇到问题要积极应对。健全的人格对孩子一生都有好处。家长要教会他们多用正面的心态去处理事情,要具有同情心、为人处世要大方,不要斤斤计较。同时,要乐于助人,遇事积极进取不退缩。

4、教会孩子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和能力。当孩子感到生气、憎恨、羞耻和嫉妒情绪的时候,家长要帮助他们正视心中的矛盾。这种自我分析的能力能够建立孩子心理上的稳定,并且让他们成为善良、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人。

5、帮助孩子开阔视野,认识更多的人和事。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孩子只对身边的人和事、物体感兴趣,让孩子发掘生活圈外的世界很重要。平时生活中,也可以多跟孩子看纪录片,照片,书籍和新闻,要从中学习倾听和换位思考。也要多走出家门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从尊重孩子做起。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千篇一律的“应声虫”很可怕。培养孩子的目标千千,千万不要要求孩子成为人人眼中的“乖孩子”。一个只为讨好别人、压抑自己的孩子,只能是越来越越压抑,越来越叛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