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個父母都希望養育出健康快樂的好孩子,但是,有數據顯示,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了越可能產生心理問題。這種自我分析的能力能夠建立孩子心理上的穩定,並且讓他們成爲善良、富有同情心和愛心的人。

每個父母都希望養育出健康快樂的好孩子,但是,有數據顯示,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了越可能產生心理問題。這是爲什麼呢?

乖孩子是一種壓抑的迎合,“調皮搗蛋”的孩子心智發育更成熟。

德國科學家海查曾經進行過一次調查。在200名2-5歲的兒童中,100名有強烈的抵抗傾向,而另外100名則表現出更多的服從。經過多年的跟蹤調查發現,84%的抵抗力強的兒童成年後具有獨立分析、判斷和決策的能力,而剩下的只有26%的兒童表現出獨立能力,大多數兒童不能獨立承受和決策。爲什麼在我小時候,我就成了不乖?

乖巧的孩子會能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表揚,他們往往會壓抑自己的想法,努力迎合老師和家長的喜好,變成了一個沒有主見、迎合他人的“乖孩子”。這樣的孩子往往對問題缺少個人見解,缺乏獨立的個人。在步入社會之後,還可能出現適應性差、逃避責任、依賴他人的問題。

他們對於父母的依賴已經成爲習慣,但是隨着年齡的增大,父母在他生活中的佔比逐漸變少,對於一些外界的刺激,他無力應對。因此,很多“乖孩子”開始不能很好的與人交往,而對於一些不利於自己的事情又無力做出抗爭,長此以往便可能引起性格上的扭曲,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孩子成長,身體健康很重要,心理健全也很重要。培養孩子健全的心理,父母必須學會這5招。

1、花時間陪伴。養育孩子不僅僅是喫得飽穿得暖,家長要捨得花時間陪伴孩子。我們常說的那句話是,孩子真正屬於我們的也就這麼幾年。只有跟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參與他們的活動,才能傾聽他們心事,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

2、尊重孩子,讓孩子心中“我”的觀念逐步增強。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即使再小,他也是一個完全獨立的人。父母在跟孩子的相處中,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能讓孩子做決定的事情,就放手讓孩子做主。

3、教會孩子遇到問題要積極應對。健全的人格對孩子一生都有好處。家長要教會他們多用正面的心態去處理事情,要具有同情心、爲人處世要大方,不要斤斤計較。同時,要樂於助人,遇事積極進取不退縮。

4、教會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和能力。當孩子感到生氣、憎恨、羞恥和嫉妒情緒的時候,家長要幫助他們正視心中的矛盾。這種自我分析的能力能夠建立孩子心理上的穩定,並且讓他們成爲善良、富有同情心和愛心的人。

5、幫助孩子開闊視野,認識更多的人和事。根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大部分的孩子只對身邊的人和事、物體感興趣,讓孩子發掘生活圈外的世界很重要。平時生活中,也可以多跟孩子看紀錄片,照片,書籍和新聞,要從中學習傾聽和換位思考。也要多走出家門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從尊重孩子做起。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千篇一律的“應聲蟲”很可怕。培養孩子的目標千千,千萬不要要求孩子成爲人人眼中的“乖孩子”。一個只爲討好別人、壓抑自己的孩子,只能是越來越越壓抑,越來越叛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