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小月龄儿或者新生儿往往胃肠道功能不稳定,容易受饮食和外界环境影响,但往往大便次数维持在一日2-3次至2-3日一次为多,如果排便时间超过三天以上可以诊断便秘,同时小儿诊断便秘大便的质地比大便次数更为重要,即使小儿每日排便,但大便干结难下,呈硬球、硬块状,甚至因排便困难出现肛裂,大便带血的,可以诊断便秘。小儿便秘尤为常见,但小儿便秘无器质性改变的居多数,我们讨论的多数也是此类型的便秘,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或有便后不尽感,也可以表现为排便量和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时间延长等。

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80%以上的孩子有过便秘,便秘不像腹泻一样被家长早期重视,很多是家长往往在家用了许多“土办法”,例如肥皂条纳肛、喝香油等,不能缓解才来就诊,导致病情严重、顽固,较难缓解,石家庄市第六医院中医儿科主任李楠表示,小儿便秘危害很大,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感染等,各位家长要重视起来。

判断便秘看排便时间和粪便质地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或排便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的一种病症。小儿便秘尤为常见,但小儿便秘无器质性改变的居多数,我们讨论的多数也是此类型的便秘,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或有便后不尽感,也可以表现为排便量和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时间延长等。

那么,多久排一次便才算正常呢?正常小儿大便1天1-2次,或者1-2天1次,能轻松排出,均属正常,但排便时间超过3天以上,则属于排便时间延长。对于小月龄儿或者新生儿往往胃肠道功能不稳定,容易受饮食和外界环境影响,但往往大便次数维持在一日2-3次至2-3日一次为多,如果排便时间超过三天以上可以诊断便秘,同时小儿诊断便秘大便的质地比大便次数更为重要,即使小儿每日排便,但大便干结难下,呈硬球、硬块状,甚至因排便困难出现肛裂,大便带血的,可以诊断便秘。

小儿便秘了,家长应该这样做

一想到便秘,我们大家第一反应就是通泻大便,家长常常会给孩子使用一些熟悉的泻药,那么,这些药物是否能真正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呢?

实际上,其实便秘分不同类型,需要辨证论治,有寒热虚实之分。只有找到辨证准确,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对症治疗,求其根本,整体调理,才能解决问题,防止复发,即所谓治本之法。

对于小儿便秘的治疗,我们通常采取口服药物(中药、西药、膏方)、推拿、贴敷、针灸、火熨术、纳肛、灌肠、训练等方法。除此之外,家长在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饮食时间规律,避免零食摄入;饮食多样化,营养结构合理,可以适当增加纤维素含量,多吃水果、蔬菜等;适当运动;心理疏导、排便训练;家庭推拿调理,如摩腹、揉脐、分腹阴阳、下推七节骨等。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李瑶

编辑/王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