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语联网是一家不满足于翻译众包平台角色现状的智能翻译平台商。

  为什么说传神语联网不满足于翻译众包平台的现状?因为在翻译众包业务的基础上,传神雨联网尝试了2个方面:

  其一是传神语联网的机器翻译引擎通过api、sdk形式向有翻译需求的网站开放服务,在这一领域竞争的企业有网易有道、百度、谷歌、搜狗以及基于ai企业级翻译的saas企业(小牛翻译、凝趣科技)。

  但传神语联网的机器翻译引擎是通过匹配市面上最优的机器翻译引擎的方式,对机器翻译结果进行优化的产品,其认为这样的翻译结果质量优于任何一个单独的机器翻译引擎输出的结果。

  这实际上暴露了传神语联网做翻译引擎数据不足的缺陷。

  通常来说,决定机器翻译质量的因素中数据占据主导地位,数据量的大小和精准程度决定了机器翻译引擎的效果。

  为什么在翻译引擎领域都是做搜索引擎的企业,因为搜索数据量足够大,而传神语联网想要依托自身的网络平台来增加数据量显然在竞争上就落于下风了。

  所以传神语联网想到了这么一个聚合翻译引擎的方式,这样的工作有谁做不到吗?

  其二是传神语联网已经上线孪生译员(Twinslator)系统,与人机互助翻译不同,该系统通过动态持续收集译员的术语、语料、翻译过程、翻译行为、待翻译内容的行业领域、上下文环境、场景等数据,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持续的学习和训练,不断提升与译员协作翻译过程中的智能辅助效果和独立对外服务能力,在某些特定场景下达到或接近人工翻译的效果。

  孪生译员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利用机器学习的技术让机器边看边实践,修正学习再实践,从而达到接近人工翻译的效果。但是这个领域目前尚未完全发展成熟。

  也就是说,该款产品也就是试运行,能不能商业化传神雨联网自己也不知道,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商业化就不用说了。

  最终,这两方面的尝试并不能让传神语联网摆脱翻译众包平台的角色。

  翻译众包平台盈利的本质,利用的是信息不对称性,即赚取客户下单价格和译员接单价格之间的差额来获得利润,翻译众包服务平台在业务过程中未提供有核心竞争力的增值服务。

  虽然提供不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尽量的弥补还是能够做到的:

  比如传神语联网多次大量采集兼职翻译员的翻译数据后,通过分析可以把这一翻译员进行归类,该翻译员翻译的准确度、速度、专业度甚至美感,以机器大数据分析来替代专家审评,进而在翻译需求方提出要求后能够尽快索引到合适的译者。

  除此之外传神语联网还提供语言服务管理工具(cat、qc等)用于解决从各种稿件格式中提取文字、术语、重复语段等问题,辅助项目经理进行时间节点设置、进度监督等,帮助项目团队更顺畅地推进项目实施。

  但这也仅仅是作为弥补措施,因为目前传神语联网靠的主要还是人工而不是孪生译员。报告期内,传神营业成本中人工成本占比分别为 94.76%、89.64%、90.20%。

  那么在这样的众包商业本质下企业是很难内生性快速增长的。

  2016-2018年间,传神语联网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277.34 万元、-1632.01 万元、-6819.45 万元。传神给出的解释是公司采购付款与销售回款结算周期差异所致:一方面公司人工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例近 90%,人工成本的采购付款具有及时、稳定特征,导致公司采购付款周期短、现金流出量较大;另一方面,公司语言服务业务具有高频次、小金额特征,一般与客户按一定周期批量结算,导致销售回款周期长,应收账款大,现金流入不足。

  现金流捉急导致公司要想扩充人手需要时间,更重要的问题是你这个翻译平台相较其他翻译平台具备更大的优势吗?是有更多的客户需求还是有更高的服务价格?如果不具备优势那么如何能够吸引更多的兼职翻译员呢?

  事实上这带来的结果就是行业低集中度。根据common sense advisory的数据,全球前100 强的语言服务企业的收入全部加起来,仅占到市场总量的15.47%;全球排行榜位居第一的语言服务企业TransPerfect 2017年的收入为 6.15 亿美元,仅到当年市场份额1.4%。

  商业模式决定了整个语言服务行业,无论是细分市场还是企业规模都呈高度分散状态。

  勉强值得乐观的是,机器翻译引擎的训练数据主要来自大量的双语语料和句对,但句对承载的信息量有限,并且缺乏上下文之间的关联信息,而语言承载了人类的知识、文化、情感、逻辑等信息,这些信息很难从单一维度的双语句对中获得,在可预见的未来单纯依靠机器还远远无法替代人类完成精准的翻译任务。从实践效果来看,人机共译模式是机器翻译在语言服务行业应用的最佳模式。

  为什么说勉强乐观呢,虽然机器无法替代人工,但也在逐步渗透,而传神语联网并非机器翻译起家,而是以人工为基础向机器翻译过度的阶段,因此传神语联网的营利表现会因机器翻译技术发展而受到负面影响,投资者也应谨慎乐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