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大力实施农民全员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黔南州结合劳动力就业需求和12大特色产业、重点工业企业等发展,制定州、县、乡、村四级培训计划,通过加大退休干部、技术骨干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师资选聘,进一步健全完善培训师资队伍,同时鼓励培训机构、职业(技工)院校与产业园区、龙头企业、扶贫车间、专业合作社等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推动形成采取“企业+村两委+合作社”“劳务组织+培训机构”“带头能人+培训机构”等培训模式,促进劳动者到“田间地头”学种养殖业,到“基地公司”学建筑、服务业,到“生产一线”学刺绣、蜡染等,手把手教、面对面学,实现边生产、边学习、边提升,进一步扩大培训资源供给,优化培训方式,提升培训实效性。”黔南州人社局养老失业工伤科汤晋介绍,为支持企业稳岗复产,今年以来,黔南州继续落实好阶段性减税降费、社会保险“减、免、缓”等惠企稳岗政策,累计为3343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3709万元,促进7.87万企业职工稳定就业,为促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稳住就业基本盘,企业是关键。疫情突如其来,企业用工、资金、物流等困难叠加。政策协同发力,减负、稳岗、扩就业,暖的是企业,稳的是人心。

减负、稳岗、援企,稳企业就是稳住就业源头

3月10日,黔南州在都匀市人民广场举行“抗击疫情援企稳岗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暨失业保险‘稳岗补贴’集中首发仪式”,此次首批集中发放共为259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963.52万元。

“你们的服务太周到了!感谢政府关心,失业保险返还过后又减免我们的社保费,真是雪中送炭!”活动现场一位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

这次行动,是黔南州落实各级政府系列稳企、惠民政策的体现,表达了与企业一起,鼓足干劲、共渡难关的决心。

面对疫情,黔南州奋力保企业复工复产,把“柔性服务”变为“硬核实招”。出台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的“十条政策措施”,印发《黔南州疫情防控期间农民工返岗就业工作方案》《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农民工管理促进转移就业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指导意见》《黔南州进一步做好促就业稳就业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黔南州稳就业保就业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围绕援企稳岗、保障企业用工、引导企业化危为机寻求发展等方面创新举措、扎实工作;成立县级干部服务专班,分片服务全州12县(市),将国家惠企惠民政策第一时间送到企业,结合本地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用工实际,做好“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建立“一对一”“多对一”服务工作机制,打出包车接、驻点招、网上聘、本地补“四连招”,保障本地企业用工需求,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这样的力度前所未有!我们要让企业活起来,动起来,为稳就业提供源头活水。”黔南州人社局养老失业工伤科汤晋介绍,为支持企业稳岗复产,今年以来,黔南州继续落实好阶段性减税降费、社会保险“减、免、缓”等惠企稳岗政策,累计为3343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3709万元,促进7.87万企业职工稳定就业,为促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

在罗甸边阳工业园区打火机企业门前,已经密密麻麻停满了务工人员的电动车或摩托车。罗甸县政协副主席、边阳镇党委书记冯波说,2月底工业园区就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启动复工了,现在有600多名务工人员在工作,“这些工作大多都很简单,老人、妇女都可以很快上手,每天能得到几十元的计件收入。”如果园区达到满负荷运转,可以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

强技能,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就是拓宽就业空间

病毒无情,学习有径。眼下的窗口不妨打造为提升的机会。

在云雾社区居委会同一排门面的“至爱baby母婴店”里,2017年搬迁到阳光家园的周桂梅正在笑眯眯的打理摆放在货架上的奶粉。她开心地说:“我参加了云雾社区家政就业培训后,恰巧有老板投资开了这个母婴店,平时在店里除了卖货物以外,还有承接给小宝宝洗澡之类的业务。我在这打工,出门走5分钟就可以上班了。”

云雾镇关口村搬迁下来的罗爽也参加了焊工、电工就业培训,学会了焊接、电工技能,现在从事装太阳能、安装水电等工作,每月收入可观。

今年以来,云雾镇搬迁群众参与就业技能培训共223人,其中面点师1期2个班共107人,电工班1期56人,烤烟种植1期共60人,茶叶种植培训1期57人。

在黔南,扶贫车间成为扶智课堂,激发了搬迁群众学习技术、参与生产的热情。从外引进的企业和返乡创业能人,给搬迁群众带来了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大大缩短了搬迁群众心理上的“城乡差距”,增强了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给安置点带来生机活力。

为大力实施农民全员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黔南州结合劳动力就业需求和12大特色产业、重点工业企业等发展,制定州、县、乡、村四级培训计划,通过加大退休干部、技术骨干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师资选聘,进一步健全完善培训师资队伍,同时鼓励培训机构、职业(技工)院校与产业园区、龙头企业、扶贫车间、专业合作社等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推动形成采取“企业+村两委+合作社”“劳务组织+培训机构”“带头能人+培训机构”等培训模式,促进劳动者到“田间地头”学种养殖业,到“基地公司”学建筑、服务业,到“生产一线”学刺绣、蜡染等,手把手教、面对面学,实现边生产、边学习、边提升,进一步扩大培训资源供给,优化培训方式,提升培训实效性。

“政企联动,技能提升促就业。”黔南州人社局培训科张沛说,2020年全州计划开展农民全员综合素质培训120万人次,职业培训7.9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4.9万人次。

截至2020年5月,黔南州已累计开展职业培训2.04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1.07万人次,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2858人次,开展12个重点产业技能培训1.01万人次。

(编辑:保超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