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 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摄

南京创新周筹备紧锣密鼓,在线注册确认参会嘉宾达2816人;开发园区去行政化改革,架构“扁平化”,人员轻装上阵;创新名城建设部分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去年同期水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1.3%……

创新永不落幕,名城别样精彩,2020年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正行驶在加速车道上。

今年是南京实施创新名城建设的第三个年头。1月3日举行的2020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上,市委市政府部署了创新名城各项工作,时隔5个月,这些重点工作进展如何?

6月3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专题调度创新名城建设有关工作。记者发现,距离上次市委创新委亮相运行,市委专题调度创新名城建设重点工作还不足一个月。如此高密度调度创新名城建设工作,背后是南京“走好创新先手棋,把握工作主动、抢占发展先机、赢得竞争优势”的科学谋划。

创新周已有近3000名嘉宾确认参会

6月22日—26日,2020南京创新周将在线上举行。此次创新周打破传统办会时空障碍,聚焦云霄紫金山、云游南京湾、云途中华门、云聚全球峰4个板块,将打造一届“云上”创新盛会。目前,在线注册确认参加创新周活动的嘉宾达2816人,他们将通过线上线下多形式参会,包括178位中外院士、133位知名大学(研究院)校长院长、156位知名企业家等。

赛事筹备:目前已组织征集263场各类活动和370个创新大咖视频,形成创新观点迸发、创新活动云集的盛会。围绕“才聚中华门”,分3类赛事举办中华门系列大赛81场,其中中华门创将大赛总决赛拟于6月25日举行,将通过大赛平台以赛聚才,促进项目落地。

展示南京:通过搭建线上展厅,全面展示“创新名城、美丽古都”风貌。其中,展示洽谈板块按照“五名、五最、一high”的主线设计。“五名”分别展示名校、名所、名企、名家、名园区以及主题客厅等。“五最”以VR虚拟展厅沉浸式展现的方式,突出展示南京创新生态建设成效。“一high”是黑科技线上展示平台,供各类创新主体自主上传发布独家科技创新产品和创意展示视频,目前已收到相关展示素材约1800项。

扩大朋友圈:通过线上打通全球创新合作的对话通道,突破时空、疫情等限制。活动分为主宾国连线、T20创新合作、海外伙伴创新对话3个子板块。主宾国连线主要以主宾国官员致辞连线视频等方式呈现,目前,已收集整理配套系列活动32场。

构建云创大平台:引入华为云、阿里云作为基础云服务提供商。外文网站已上线。云霄紫金山板块、云游南京湾板块已上线。前期预热宣传已形成自媒体平台百万传播量、全网近千万阅读量。

推进开发园区改革,瘦身健体轻装上阵

开发园区是全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前期调研中,相关部门发现开发园区存在活力不足、动力不足、能级不足等问题,影响发展活力。

今年,南京市在部分开发园区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以“去行政化”为重点的优化开发园区管理运行机制改革。4月23日起,市委成立4个督导工作组,组织开展“五查一提升”专项督导,覆盖22家经济类园区,重点检查去行政化、市场化机制、工作管理规范、考核激励机制、安全生产责任等有没有落实到位。

市委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人员薪酬绩效考核体系还在研究推进外,其他各项任务如领导机制、改革方案、竞聘上岗等均已按时高质量完成。

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开发园区去行政化改革阶段性成效得到初步显现——

机构职能聚焦主责主业。各区根据园区发展阶段和功能定位,逐步剥离征地拆迁、市政管养、信访维稳等职责,进一步厘清园区与机关职能部门、街镇以及建设发展平台的职责边界,从事主责主业的机构比例均超过了文件明确的60%的标准。其中,雨花经开区还通过管委会副职兼任部门正职的方式,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提高工作效率。

用人机制更加灵活优化。各园区累计开展38场竞争上岗,共1762人参与竞争近900个领导岗位,职务上升比例为13.8%、职务下降比例为4.6%,其中领导岗位企业身份人员较改革前上升10%,初步实现“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良好态势。比如:江北新区各产业平台严格按照80人左右核定员额。雨花软件谷4名处级干部竞聘落选分流,干部平均年龄大幅降低。建邺高新区改革后人员净减少181人,中层领导近1/2由区各部门考入,职员近1/4由区各部门考入,人员队伍实现大换血。

考核激励机制初步建立。各园区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争先进位完成情况,合理分解部门类别、理清部门职责、细化工作目标,科学设计绩效薪酬考核体系。比如:鼓楼区在用足政策采用全口径计算公务员平均薪酬的同时,全面加强业绩指标考核压力,明确只有完成指标才能取得高薪,并采用“月考核季度兑现年清算”的模式倒逼指标兑现。

创新名城建设部分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今年1月举行的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提出打拼2020,按下六大指标的“快进键”,包括高企数量要净增1400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要突破400家等。

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从监测情况看,目前主要创新指标企稳向好态势更加明显,部分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培育高成长性企业。摸排第一批拟申报企业1577家,计划全年组织超过4000家企业申报。1—4月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178.48亿元,同比增长21.3%。

提升新型研发机构质效。今年以来,全市新签约新型研发机构78家,新增孵化引进企业1204家。涉及五大产业地标领域的有39家、占50%,王泽山、丁文江、赵东元等一批两院院士领衔建设新型研发机构。

推进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计划在江北新区研创园核心区内筹建南京高新区总部。研究“硅巷”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梳理各载体现有及拟招引的龙头企业,正在组织“硅巷”备案工作。

建设创新平台载体。探索与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合作筹建联合研究中心,研究紫金山实验室与未来网络研究院优势科研资源整合方案。推进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实质化运行,探索与龙头企业联合建立“源头创新资金”,推进创投基金建设。

南报融媒体记者毛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