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学了,与其逼迫孩子学习,不如帮他改掉这几个坏习惯

1

学习时间很长

这是家长和孩子们常常陷入的学习误区,以为学习时间越长,效果就会越好。因此,很多家长督促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把体育锻炼、休闲娱乐的时间全都用在了学习上。孩子们也很兢兢业业,课间从不玩耍,每天晚上在小台灯下做各种习题一直到深夜。

然而,到考试的时候才发现:回报和付出压根儿不成正比。

为什么呢?首先,孩子的大脑是有一个兴奋、抑制的反复循环周期的,对不到10岁的小学生而言,做任何一件事的兴奋周期不会超过55分钟;而10到12岁之间的孩子,这个兴奋周期也不会超过75分钟。

也就是说,连续的学习时间超出了这一周期,大脑就自动进入抑制状态,表现为眼神呆滞、反应迟钝、记忆下降,因此学习效率十分低下。

给家长的建议:

与其打疲劳战,不如换一个领域学习,比如数学做了一个小时,改换成英语学习,这样,孩子的学习将安排得更加紧凑,也不容易感到厌倦和疲惫。

也可以休息或者活动,让大脑的另一个区域兴奋起来,而令已经疲惫的这一区域,进入休养生息的状态。这样做表面上是失去了一些学习时间,实际上却以倒逼的方式,逼迫孩子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

2

依赖性强,不爱思考

这是一位妈妈发来的求助:

我家孩子读小学二年级了,独立性很差,特别依赖妈妈,不仅仅是穿衣吃饭等自理能力,还有生活中其它方面,比如,画画的时候打不开彩笔盒,不会自己想办法,就是找妈妈;和小区里的孩子发生冲突,不会自己面对,就是哭着找妈妈;看动画片里提出的问题,不会自己思考答案,就是问妈妈……

独立,是一个人的良好习惯;爱思考,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习惯于依赖别人的人,心理上往往比较脆弱,不能承受风雨。我们爱孩子,就要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走。

我们能够陪伴孩子多少年啊?有一种依恋,是为了分离!

给家长的建议:

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过于代劳、过于保护;交流的时候,多向孩子提问,激发他的思考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完成事情,别忘了适时给一点启发;让孩子拥有成就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3

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就发脾气

有家长说,憋在家里这些天,孩子脾气越来越大,家长都快崩溃了!看电视时,孩子说要看动画片,他妈妈只不过慢了一秒钟的时间,他居然抓起遥控器往旁边一甩;吃晚饭时,他喝了很多饮料,他妈妈说不能喝太多,结果他居然又哭喊起来。

注意,如果孩子假期有这些表现,家长必须行动起来,尽快帮助孩子纠正恶习了。

如果希望全世界都围着他一个人转,一点愿望没有满足就大发雷霆,那么将来长大到了社会上,当他遭遇拒绝、遭遇失败、遭遇挫折的时候,更不会有很好的心态去面对问题,更不能理智地解决问题。

给家长的建议:

要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学会控制情绪。

4

草稿太潦草

孩子在做数学题目或者写作文之前,一般都有打遍草稿的习惯。可孩子打的草稿通常杂乱无章,只有孩子自己才能看得懂。有时候,孩子打草稿时还是有思路的,结果等回过头来再看凌乱的草稿,反而理不清思路了。可见,草稿打的潦草凌乱,会使孩子的逻辑和思路都变得不清晰。

而且,孩子打草稿潦草的习惯,容易迁移到任何需要写字的情况中,比如做作业甚至在试卷上写字的时候。

给家长的建议:

平时鼓励孩子写字要一笔一划的慢慢写,要写的端正漂亮一点。可以让孩子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专门练字,可以少写,但质量一定得过关。

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写草稿不就图个快嘛,写的慢了时间不够啊?没错,写草稿的确不能耽误太多时间,但写草稿并不是长篇大论,它更主要的是帮助孩子理出一个思路来,有时候列出一些关键字即可。所以,哪怕是打草稿,也要按照平时写字的习惯,做到清清楚楚。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清晰的思路,还能培养孩子做事有条理。

要让孩子记住,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谁把自己“虐”得更惨,而是找到合适的方法,抛下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一件事情。

【优加佳宝】专业感统训练机构,专家领航,专家测评评估,为孩子量身定制的课程,定期召开教研活动针对孩子情况实时进行调整,师资定期培训提升,全面提升儿童专注力、记忆力、想象力、语言、情绪控制、逻辑推理、社交、学习等能力,让每个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自己!感觉统合,让孩子综合健康的平稳成长,家园共育的宗旨上希望家长成为学习型的的家长并提供父母课堂,为孩子更好的成长全方位出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