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至5日,中共四川省教育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暨推进宜宾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在宜宾召开,宜宾市在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理念 统筹推进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建设》的主题发言,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大家积极为宜宾推进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建言献策。

◆6月4日至5日,中共四川省教育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暨推进宜宾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在宜宾召开。(方勇 摄)

近年来,宜宾市认真贯彻落实“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指示要求,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以厅市共建“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为依托,着眼职教建设、高校集聚、多方融合、区域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逐步走出一条产、教、城良性互动发展的改革之路。2019 年,宜宾成功入围全国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今年上半年,宜宾在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推动复工复产复学,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抢抓三江新区建设新机遇。

◆参观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方勇 摄)

突出职教内涵建设

筑牢一体化发展根基

在促进职普教育协调发展上,宜宾市出台了《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积极拓展面向未毕业高中生、城乡劳动者、退役士兵等为对象的招生范围,自 2015年起已连续 6 年全市职普招生比大于 100%,2019 年全市本地户籍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人数占比达53.55%,高于全省平均 12.61 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一。

◆西华大学EAS财务共享实训中心。(方勇 摄)

在推动职教办学规模发展上,宜宾制发《关于铸造“宜宾职教”品牌,提升职业教育品质的实施意见》,通过撤销、合并、重组等方式,完成新建2所、迁建3所和扩建5 所公办中职学校,依法取缔2所民办中职学校。截至目前,全市中职学校在校生达6.7万人,学校由“十二五”末的23所调整为16所校均规模由3013人增加到4187人。

◆在四川轻化工大学白酒学院了解菌类储存。(方勇 摄)

在推动中职学校与本地企业的合作上,宜宾组建了机电、矿山、现代服务、汽车、现代农业、化工 6 个专业职教集团,实现“师资、课程、管理、设备”共融共享,4 所中职学校 6 个专业被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突出高校集聚优势

积蓄一体化发展动能

近年来,宜宾市紧贴产业需求精准招引高校,高起点规划 36 平方公里的“双城”,围绕产业对接科教资源、设置特色专业、促进成果转化。目前已与 18 所高校签署战略协议、17 所签署落地协议,办学高校达到 11 所,落地产研院 11 个、院士工作站 2 个。2019 年,建成开学高校达到 7所,在校大学生达到 5.7 万人。同时,宜宾紧扣项目建设加快校区交付,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一期)193 天建成投用,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二期)、西华大学宜宾校区(一期)、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三个项目及配套路网同步实施、240 天建成投用,四川大学宜宾园区项目 145 天建成投用。

◆西华大学科研楼。(方勇 摄)

在此基础上,宜宾还紧抓机制创新提升服务质量,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市“双城”领导小组,创新设立市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服务局和市委人才工作局,建立厅、市、区、校“四位一体”协作联动机制,强力推进试验区建设,出台落实试验区建设 50 条具体举措。同时,对来宜办学或办研究院的公办高校,按照“交钥匙工程”、“一事一议”等方式,提供“量身定制”保障,创新投入机制,成立市科教产业集团公司开发运营“双城”,创新“三个三分之一”建设模式,即“双城”范围三分之一用于大学、科研机构建设,三分之一用于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三分之一用于商业商住市场化开发,用城市开发的盈利平衡大学和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有力保障“双城”建设资金。

◆与会人员参观宜宾市科技创新中心。(方勇 摄)

突出多方融合创新

激发一体化发展活力

宜宾始终坚持“双链”融合,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融合创新平台,建成宜宾市科技创新中心,已有 11 个产研院和 2 个院士工作站落地,并新增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酿酒专用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9 个省级科研创新(孵化)平台,推动四川大学与四川徽记食品有限公司共建植物基健康食品研究中心,宜宾同济汽车研究院两座微型电动汽车(M11 项目)正式下线,200 余项产学研深度融合项目落地。

◆与会人员参观宜宾学教研产城一体化发展。(方勇 摄)

宜宾还促进“三业”融合,引导高校围绕“产业链”设置“专业链”,构建“产业-专业-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把学科专业优势转化成服务地方的竞争优势。围绕白酒产业,引入四川轻化工大学共建中国白酒学院,开设酿造工程与工艺、酿造智能化等专业,打造白酒全产业链、全学科链人才培养体系;围绕电子信息(智能终端)产业,引入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电子科大研究生院宜宾分院,单列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等方向研究生招生计划。同时,鼓励引导学校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同时,宜宾还着力推动“四方”融合,集聚和共享政、行、校、企“四方”创新资源,组建产教联盟(职教集团),充分利用联盟内的人才资源、科研平台、行业优势等,形成协同创新、整体联动格局,推动组建四川省智慧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宜宾市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宜宾市检验检测共享产教联盟等产教联盟(职教集团),召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会,推动政校企行签署人才培养、技术咨询、实训基地等校企合作协议 265个,共建实训基地 120 余个。

◆宜宾市智威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方勇 摄)

突出区域开放合作

丰富一体化发展形式

宜宾多渠道促进交流合作,重点突出南向开放战略部署,推进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请进来”开展国际茶业年会、中国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中国国际名酒文化节、澜湄区域对话·高等教育论坛、一带一路”中老经贸交流暨中国宜宾推介会、领团市州行-走进宜宾等活动;“走出去”参与科博会、西博会等活动。依托平台交流、提升对外形象,拓宽合作路径,以高教领域为例,借力澜湄论坛,与澜湄国家签署 26 项合作协议(备忘录),助力宜宾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国际留学生基地。

◆大家对智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产品十分喜爱。(方勇 摄)

为了承接东部对口西部职教扶贫,宜宾市多举措助力脱贫攻坚,以浙江嘉兴对口帮扶屏山县为契机,推动贫困县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人才培养的全面提升,先后选派管理干部和学科专业教师18人前往浙江海盐县挂职学习,126名学生随班就读;开展中职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提升贫困地区薄弱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支持贫困县职业学校开设与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相关的专业,非涉农专业增设1至2门农业技术课程。同时,创新实施了宜宾市本地“9+3”免费教育计划,对全市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学生和13个民族乡所有学生实施免费职业教育,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同济新能源汽车吸引着大家的眼球。(方勇 摄)

在加大多领域拓展国际合作方面,宜宾坚持留学生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双向发力”,推动高教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大力实施“留学宜宾”计划,推动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等高校开展多层级、全方位国际留学生交流与合作,规划建设国际留学生基地项目、提供优质配套。同时,积极支持来宜办学高校开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2019年,宜宾留学生规模由零突破到50余个国家700 余人、列全省第二。

◆在建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方勇 摄)

去年8月,省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联合发文,支持宜宾市建设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目前,宜宾正全力坚持“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理念,统筹推进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助推宜宾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内容来源丨宜宾新闻网

图文编辑丨罗艳菊

责任编辑丨张 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