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平臺推免費網課 實則藉機向學生推廣網遊

原標題:莫讓網課變“網遊” 部分平臺推出“免費網課”藉機推廣網遊

現在各地的大中小學已經陸續復學復課,在過去的這個假期裏,上網課是學生們學習的主要方式,但也出現了不少未成年人在網課期間沉迷網遊,甚至是高額網絡消費的情況。

前不久,十堰市公安局茅箭區分局武當路派出所接待了一位有史以來年級最小的“投案自首”者——一位只有九歲大的小女孩。 

據這位小女孩的父親介紹,女兒今年小學二年級,她利用近期上網課的時間,偷偷玩手機遊戲,還悄悄充值了一百多塊錢。被家長髮現後,小女孩也承認了錯誤,表示之後不會再犯。可沒過幾天,她的爸爸發現自己的微信錢包又少了三十元錢。爲了讓孩子記住教訓,爸爸就讓小女孩自己去投案“自首”。 

上網課卻玩起網遊,好在十堰的這位家長及時制止了孩子的不當行爲,而下面的案例中,家長就沒那麼“幸運”。五月初,江蘇南通的陳女士在消費時發現自己的賬戶餘額不足,查詢後才發現近期自己的支付寶交易記錄中有數十筆都是轉賬 給一個名爲“虎牙直播” 的賬戶。 

陳女士:支付寶裏面(交易記錄)顯示,“虎牙”就這個抬頭公司,然後我就專門算了這筆錢,好像是3萬多。 

在陳女士的追問後才得知,這三萬多元的消費被孩子購買了虎牙直播平臺上的遊戲裝備和打賞。陳女士的孩子今年讀七年級,這段時間以來她把自己的手機給孩子上網課,沒想到孩子就藉機在直播平臺上消費。 

陳女士說,儘管虎牙平臺的客服人員表示可以進行覈實是否爲未成年人消費,但最終想要拿回退費,還需要她答應一個條件。 

陳女士前後多次與虎牙直播平臺進行溝通,但截至記者發稿前,她還沒有收到虎牙平臺任何的退費。 

最高法:未成年人網友充值可退還

據記者梳理,近期安徽、吉林、河北、廣東等地都出現了類似的案例,針對這些案例和糾紛,最高人民法院出臺指導意見,明確疫情期間未成年人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網遊消費,可以申請退費。

據最高人民法院介紹,按照我國民法總則規定,不滿八週歲的未成年人爲無民事行爲能力人,八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爲限制民事行爲能力人。實踐中涉及到網絡打賞等問題的多數是限制民事行爲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爲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遊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據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至5月26日,共監測到有關網課、網遊和網絡打賞等輿情信息2072233條。其中,網課輿情信息1043735條,佔比50.37%;網遊輿情信息791746條,佔比38.21%;網絡打賞輿情信息236752條,佔比11.42%。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祕書長 陳音江:從輿情的情況來反映就是說,明明前臺運行着網課,後臺卻運行着網遊,隨着網課的增多,而導致這一種網遊的這一種投訴糾紛這種增多的情況是非常明顯的。

部分平臺推出“免費網課”藉機推廣網遊

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一些網絡平臺利用免費提供的上網課渠道,向未成年人推廣網絡遊戲。

據“虎牙直播”網址的信息顯示:虎牙直播是以遊戲直播爲主的彈幕式互動直播平臺,累計註冊用戶2億。 

以遊戲類、社交類服務爲主的虎牙直播,在今年2月初發布公告稱:“停課不停學,爲廣大師生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與一站式教學服務。” 

今年4月初,記者在沒有註冊的情況下登錄虎牙直播平臺的手機APP,進入頁面的第一步便彈出了各種網遊的興趣選項。該平臺頁面上方的欄目版塊,被冠以諸如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網遊、二次元、顏值、交友的版塊,而名爲“一起學”的欄目被放置在了最後。也就是說,想要在虎牙平臺進行網絡學習,先要瀏覽大量遊戲、交友的信息。 

記者進入“一起學”欄目中“在線課堂”的子欄目,找到了其免費提供的網絡課堂,內容涵蓋初高中和小學各年級,點擊便可以觀看看。在這些所謂免費的網課中,記者卻發現大量被精心包裝的遊戲廣告。

在一個名爲“學而思網校二年級”的直播間,虎牙直播了提供的網友互動版,名爲 “主播動態”,其中名爲“三千牧神記”的網遊廣告十分醒目,點擊頁面就被跳轉到遊戲的界面,該遊戲直接使用微信、QQ等方式便可快速登錄,頁面還提供了大量遊戲道具的消費選項。在虎牙直播的電腦網頁版中記者發現,在其提供的網課欄目的頁面中,網遊廣告更是比比皆是。 

在面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課的網絡平臺,爲何出現大量的網遊,記者嘗試與虎牙直播進行溝通,電話卻始終無法接通。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 唐亮:它推送的課程、學習的內容是面向未成年人這樣的一個羣體,那麼和平臺內容相關的版面、相應的推薦的模塊,就應該通過人工審覈加上這種智能算法的方式,顯著地區分開來。如果出現這些遊戲,或者是不適合青少年接觸的這些信息內容,很可能背後是有一些利益的這種推送,或者是引導未成年人去點擊等等,明顯體現出來作爲平臺它缺失了相應的這種審覈和過濾的責任。 

同樣是以遊戲直播爲主的“鬥魚平臺”,記者也發現了幾乎一致的情況,該平臺提供了“教育”欄目,但在面向未成年人提供的網絡課堂中,網遊廣告、網絡小說等被放置在頁面中醒目的位置,用戶點擊就可以跳轉。

直播平臺開設在線教育 亟待完善監管空白

有相關學者表示,以社交、遊戲類爲主業的網絡平臺開設在線教育版塊目前尚處於監管的空白,亟待完善相關管理規定,莫讓免費網課成爲不良內容推廣的土壤。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 唐亮:目前對於什麼樣的平臺可以開網課,什麼樣的平臺不可以,還沒有明確的一個法律上的界定。有一些經營許可,或者是文化經營許可,視聽服務經營許可等等,直播等等也可以。目前也存在把這些這種在線教育的形式融合到自己平臺上的這種情況。 

據記者梳理,爲治理在線教育的發展,自2018年以來,教育部聯合多部門先後印發《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明確學習類App中嚴禁色情暴力、網絡遊戲等行爲。而在相關的規定中,對諸如社交類直播平臺,開設在線教育的版塊是否屬於“學習類App”尚沒有明確定義,對其監管也處於真空地帶。 

國務院參事 北京市檢察院原副檢察長 甄貞:因爲有很多平臺它實際上建起來了以後,可能它更多的爲了盈利或者怎麼樣,哪些節目哪些項目更吸引人,更能夠拴住人,它可能就放上去什麼,而不考慮這個東西整個東西是否適合青少年。國家的規定、公序良俗你總得遵守。所以我是覺得能不能加強平臺管理者的一個責任,一旦發生這種問題的話,是不是應該有一個追責的機制。 

調查中記者發現,在“虎牙直播平臺中,用戶要想點擊“一起學”版塊,要手動翻頁,例如交友、顏值、二次元這樣不適合未成年人觀看的內容也不得不瀏覽,其中不乏涉及性暗示、性誘惑的直播內容,對此,有法律學者呼籲,網絡直播平臺應該主動履行責任,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莫把網課、網絡教育作爲給自己增加流量的“技倆”。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平臺內部的這種管理的制度也好,包括適用法律也好,也應當完全適用以前的這些法律法規,包括網絡安全法、包括未成年人保護法在內的所有的法律,不能說換了一個平臺,換了一種類型,以前的東西全作廢了,不是這樣,而是要更好地落實才行。“互聯網+”如果沒有進到法治軌道,“互聯網+教育”其實還不如不要,因爲它反倒害了孩子。 (總檯央視記者 馬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