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体保持健康时,排泄出来的粪便颜色为黄褐色,而且形状也是长条状,这是身体健康的标志。然而,生活中有部分人出现了便血,在排泄粪便时颜色不正常,或者粪便表面有血液存在,这些都是便血表现。而便血这种情况发生不能够小看,还需通过正确的治疗进行控制,才能够防止便血严重带来负面影响。

哪些因素会导致便血的发生呢?

1、肠癌

如果患者有便血这种情况出现,应该了解是否跟肠道恶性肿瘤有关。很多人在恶性肿瘤发的过程中也会引发便血表现,肿瘤本身质地脆弱,血液供应丰富,在排泄粪便时,粪便的挤压会导致肿瘤表面粘膜破裂出血,血液跟粪便相互混合,有可能会出现黑色粪便。患者一旦察觉到自己的粪便明显变黑,有可能就是肠道恶性肿瘤信号。

如果便血是恶性肿瘤带来的影响,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化疗等方式进行控制。否则局部的肿瘤持续发展,癌细胞出现扩散、转移等情况,患者的生命健康会受到威胁。

2、痔疮

痔疮是导致便血出现的人之一,很多人平时没有注意排便规律,有明显的便秘表现而没有处理,有可能在长时间便秘的影响下导致痔疮产生。在痔疮发生过程中,痔疮表面粘膜受损出血,排泄出来的粪便表面会有鲜红色的血液,甚至出现了喷射状的出血。对于患者便后出血量明显的情况,有可能就是痔疮引起。

痔疮引发的便血表现可以通过局部用药的方式来缓解,必要时通过手术的方式将痔疮切除。另外,患者还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好习惯的护理让痔疮病情改善,这些都是改善痔疮的有效方法。

3、消化道溃疡

患者总是有便血这种情况发生,很有可能是消化道溃疡引起。消化道溃疡在发病过程中,会因为消化道粘膜受损出血导致粪便颜色出现改变,这些粪便含有的铁元素增多,主要是溃疡伤口出血之后跟粪便混合引起的。如果患者发现了消化道溃疡没有重视,可能会经常有消化不良,腹痛等情况发生。

面对消化道溃疡引发的便血现象,患者可以通过合理的用药进行治疗。一般内服药物,同时注意饮食的调节,这些都是让消化道溃疡更快好转的措施,坚持用药才能够改善病情。

便血并不是“小儿科”,有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发出的信号,长时间有这种表现不能够掉以轻心。患者应该通过正确的治疗进行改善,在治疗过程中讲究对症处理,不同类型的疾病处理的方法也不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