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与海南

作为国内最大的自贸港,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调亮相,从开始就比拟于上海规格,所以政策光环必不能少,整体规划上就看出,在港区建设上体现出对于贸易、投资、跨境金融、国际货代以及港口数据等等方面的照顾,可以说是布局颇深的大手笔谋划,对于中国口岸未来发展也是具有探索性意义的。

同样的青岛港自贸区,可能在整体谋略上也是极具代表性的,毕竟作为山东自贸区实验的领头羊,在整体功能布局和设计上,都有赶超以往的勇猛之势,从贸易开始,版图有模有样,涵盖范围比起海南自贸港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来讲,作为青岛和海南,都是完全具有发展自贸港的条件的,而且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意义重大,海南如无意外,完全可以PK香港,青岛在老港和董家口新港的加持下,完全可以做到NO1吧。

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做好,这就成为一直以来,我们青岛人心中的痛了,我们一直抱有期待,但是我们也一直在……

机场马拉松,地铁一号线,示范区、融合区……不说了,都是泪

高规格起步的海南于青岛的意义

这次从海南的高规格起步,看看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机会,毕竟我也对标深圳很久了,作为北方小明珠,山东一小龙,在同样的光环之下,我们要做什么。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给出明确答案,就海南而言,地理位置的优势,能够与香港形成很好的互补,在经济往来上,能够给予广州、深圳以及香港很大的补充,多者之间既有良性的竞争,也有非竞争的纽带关系,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绝对不能再突出房地产在角色扮演中的作用,而影响其他功能性的发展,这点尤为重要,对于青岛也是。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安排,”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在周一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

不管对于青岛来说,还是海南:在自贸港和自贸区的建设中,要深入推进商品和要素流动性开放,加快推动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制度型开放,倒逼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立现代法治体系等等。

建设自由贸易,既要学习借鉴国际上知名的自由贸易港的先进经验,对接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制度体系。同时更要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独特以及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的优势,重点突出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做被众多的国际机构认可的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要打开自由贸易的大门,实现高效有力的运转,就要做好基础配套工作,率先落实金融业扩大开放、构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支持建设国际能源、航运、产权、股权等交易场所。有相关分析师指出,在现有的方案而言,对于青岛和海南,最吸引市场的是推出了诸多优惠政策,“关税”优惠制度将更为利好第三产业。

管与放的拿捏昭现治理能力高下

一年多来对自由贸易的分析,大体上总结了13类问题,大大小小的风险点有100多个,这就是现在可以想到的。“在发展过程中可能还有想不到的,不怕!只要我们有坚定的防范化解的意识和决心,我们不断去提升风险防范和化解的能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为了落实好“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理念,在2/3的市县取消了固定资产的投资考核和财政收入的考核,实际上也是对各市县房地产产业进行了根本的限制。并在2018年6月份采取了全域的限购。

对于青岛的现状,我们深有体会,如何能够合理调控地产,切实解决人才落地问题,消除房价与收入的匹配问题,建设成全球自由贸易中心,那可是青岛之大福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