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瑪讓乓(右一)和村民們查看萵筍的生長情況。
本報記者 張 文攝

核心閱讀

四川藏區貧困發生率高,致貧原因多。近年來,政策向這裏傾斜,人才向這裏流動,資金向這裏聚集。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木爾宗鄉木爾多村通過招商引資,找到了一條實實在在的產業脫貧路。

班瑪讓乓正是整個過程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採訪中,他反覆講起2019年引進的萵筍豐收時的場面,眼中閃爍着喜悅。翻閱他的工作日記,我們找到了這份喜悅的來源。

車輛沿着川西高原藏區的山路一圈一圈攀爬,開進木爾多村時,呼吸一下子急促起來。這裏地處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木爾宗鄉,大部分地方海拔接近4000米,稀薄的空氣和料峭的寒風訴說着這裏的苦寒。

四川藏區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致貧原因多。近年來,積極的變化發生了——政策向這裏傾斜,人才向這裏流動,資金向這裏聚集。木爾多村抓住了寶貴的機會,通過招商引資,找到了一條實實在在的產業脫貧路。

班瑪讓乓正是整個過程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在木爾多村做了4年的村支書,他深知產業對於脫貧的重要性。然而村裏從未嘗試過種植外來經濟作物,並且底子薄,沒有試錯的本錢。當他得知當地利用援助資金引進現代農業企業時,找到了“背靠大樹”的感覺。

採訪中,他反覆講起2019年引進的萵筍豐收時的場面,眼中閃爍着喜悅。翻閱他的工作日記,我們找到了這份喜悅的來源。

2018年12月21日

好產業從哪兒來

始終睡不着,起來把今天的日記補上。

今天去了彭措羅爾伍的家裏,趁着有些陽光,幫他把家裏的青稞鋪出來晾一晾。他跟我嘆氣,說不想再拿低保了。我懂他的心思,藏族的漢子都是高原的鷹,心氣高得很,哪個想當貧困戶?

我只好跟他細講,給他登記貧困戶是沒辦法的事,他身體有病,長期在家服藥,沒法出遠門打工,連鄉衛生院發的藥都要靠我去給他帶回來。他愛人的視力不好,農活幹不利索,鄰里們幫着把他家兩畝多地種點青稞,讓一家人不至於餓肚子,摘帽的事要慢慢來。

結果他跟我發火,說這些年這個也摘帽、那個也摘帽,啥時候能輪到他?我也急了,現在村裏沒產業,缺少帶他致富的路子,總不能爲了面子給他“臨時”摘帽吧?然後他就質問我,爲啥不把產業搞起來?

我一下子沒法開腔了。我們這裏是全省掛牌督戰的深度貧困村,村民們要麼挖草藥,要麼外出打工。因爲海拔和氣溫的原因,種地也只能種青稞、玉米、胡豆“老三樣”。都知道脫貧要靠好產業,這好產業從哪兒來?

我也焦慮,經常做同一個夢。夢見參加全市脫貧攻堅推進會,主持人專門在會上點名問我,你們村咋辦?市裏在想辦法,你也要想辦法。現在你的辦法是啥子?

夢醒了,思前想後,再睡不着。

2019年1月24日

有大企業來了

總算是成了!沒想到我一個高原大山裏的村支書,今天也能過一把“引資”的癮,跟企業籤一回招商合同!

當初上級領導提出要爲村裏引進外來企業,我都不敢相信。我們村海拔太高,發展農業產業太難,哪一點能被企業看上呢?

成都崇州對口援助我們馬爾康,崇州援藏工作隊的領隊陳大林上週來村裏,親口告訴我有企業要進駐,我當時就高興得想拉他跳鍋莊舞。省城招商機會多,崇州去年底就幫忙對接了一家種植萵筍的企業。村民自己每畝地的收成只能滿足基本口糧,而流轉土地給企業種萵筍後,每年流轉費能有近千元,還能在萵筍園就近務工,每天拿100多元。

但村裏不少人也有顧慮,貧困戶斯達爾甲問我,這片高原從沒種過萵筍,這家企業幹得下去嗎?村民增收有沒有保障?

鄉黨委書記彭煜程來了好幾次,專門和我們村組幹部商量這個事情。我們將村民分成小組開會,挨個做工作:村裏人不可能一輩子靠挖草藥過日子,學會現代的耕種技術纔是致富出路。流轉協議一簽就是3年,大家把土地流轉後,可以在萵筍園裏務工,順便也能跟企業技術人員學種植。把種萵筍的效益搞好了,將來也可以自己種。

市裏領導還專門協調,把浙江嵊州市援助的資金,用來幫村裏做農田整治、田間便道修建,一定要讓這家企業在我們村紮下根。

今天的簽字儀式,我專門帶着斯達爾甲穿上最好的藏袍一起去了馬爾康市裏,給崇州和嵊州的客人獻哈達。獻哈達的時候,彭書記跟我說,“你們村的生意做得挺好!這次整理流轉了近200畝土地!”

2019年6月17日

高原萵筍長得好

今天我去萵筍園裏看稀奇,這片高原上從來沒種過這種綠葉蔬菜,沒想到試種後,長勢這麼好!

企業負責人邵建康這兩天正好也在。他是崇州搞蔬菜種植的專家,本領很大。他告訴我,來村裏流轉土地前,他就請農業院校的專家來選取土壤樣本進行分析,並對村裏的氣候和水源做了考察。眼前這片綠油油的萵筍,品種叫“種都青”,不僅高產、味道好,而且耐寒、不易凍傷。

邵建康硬要拉我喝茶,說是要感謝我。今年3月,他試種的土地無法保證充足的灌溉用水。我找到鄉幹部,又拉上崇州的援藏幹部,跑遍了村子周圍。不僅找到了新的灌溉水源,而且利用嵊州的援助資金修建了引水渠,解決了灌溉問題。今年6月,馬爾康下冰雹,邵建康的萵筍被砸壞了很多。我又趕緊跟鄉里報告了情況,幫他爭取了4萬元受災補貼。他覺得欠我一個大人情。

我做的都是本職工作,哪用這麼客氣。不過倒是可以多關照關照讓央若爾滿和彭措羅爾伍兩戶貧困戶。目前村裏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基本都報名到萵筍園務工了,每月務工收入有近2000元。上次冰雹是在夜裏下的,讓央若爾滿和彭措羅爾伍打着手電筒幫他在地裏修窩棚,降低了不少損失。

2019年7月9日

種得好,賣得也快

今天,全村的老老少少見到了從未有過的場面:田間地頭堆成小山的萵筍,被一輛輛小皮卡排隊拉走,不到一上午地裏的貨就清空了,真是開了眼界。

邵建康守在田坎上幫忙登記裝車,他的臉笑成了一朵格桑花。拉貨的車都走了,他統計了一下跟我說,這一季出的萵筍有30萬斤!

這麼多萵筍一上午就收完了?邵建康跟我說,高原的蔬菜品質好,外地的餐廳和超市都搶着收購。這批萵筍都是直接運到成都的白家市場,各家買主早就在那兒等着收貨了。

在地裏幫工的斯達爾甲問邵建康,是不是村裏以後不管種啥都能賣光?邵建康當着我的面拍胸脯說沒問題,他說他在成都一帶種了10多年的蔬菜,在當地已經建立了穩定的銷售渠道,很多來進貨的大戶都認他。他把這片高原蔬菜所在的村子拍給客戶看,客戶二話沒說就訂貨,價都沒問。

確實,這位邵老闆有真本事。他給村民開勞務費,說好1000的絕不給800,還經常給大家送菜喫。希望他能一直留在這裏。

2020年2月25日

種萵筍這條路,走對了

最近看電視,說的是我們四川藏區全域脫貧的好消息!不過到鄉鎮開會,感覺壓力還是很大:基層幹部們都相互打氣,一定要在村民增收的事情上再添一把勁,堅決不能把甩掉的貧困帽再戴回來!

崇州援藏工作隊副領隊方馳一大早就扛着相機來我家,以我爲主角,拍了一個萵筍推介的短視頻,說要讓我向直播達人轉型,通過網絡賣高原無污染的綠色蔬菜。

拍視頻的路上遇到村民確斯基牽着牛往回走,原來她今天一大早就出門買牛犢去了。我問她錢夠不夠,她說去年僅靠土地流轉和萵筍園的務工收入,一家就攢下了近萬元,所以打算新添兩頭小牛。

“今後不用再冒險爬懸崖挖草藥了!”她告訴我,去年在萵筍園,學到了鋪地膜、兌肥料和田間管護,今年再學一年,打算明年把屋前屋後的兩畝地整理一下種萵筍。

種萵筍這條路走對了。這段時間,市裏鄉里的幹部來村裏看脫貧產業,我心頭一點都不虛了。最高興的是,明年的買家都落實好了:邵建康拉到成都市場去賣一部分,成都愛心企業以“消費扶貧”方式認購一部分,馬爾康市電子商務平臺再通過網絡銷售一部分。

今天晚上心情好,讓老婆從泡菜壇裏抓了幾根自產的萵筍炒肉喫。咱們高原蔬菜喫着有一股甘甜味,以後村裏的日子肯定也越來越甘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