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男孩自理能力太强获高赞,网友:保护好红领巾,解决好自己的事

现在社会有很多不一样的生活形态。有的家庭把孩子宠上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长完全对孩子的生活全权负责。有的家庭孩子很小就学会了打理家务,甚至有的年纪很小的孩子就已经学会了做饭。这是孩子天生的差异吗?这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及孩子生活的家庭环境的影响造成的两极差异。

很多孩子过于依赖家长的庇护,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遇到任何事情第一反应就要寻求周围大人的帮助,自我动手自我思考的能力低。自理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独立,学会坚强。

微博上有一则视频,让网友们看到了自理能力高的孩子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视频中环境是寄宿制学校的洗漱间。站着一排男孩子都在自己洗漱,洗衣服。第一个男孩个子最小,可能是他们当中年纪最小的一个。

他用他小小的力气,捶打着手里的脏衣服。一个男孩子,年纪那么小,依然用自己最大的能力解决自己的事情。他将红领巾转个位置,看起来就像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仿佛也诉说出了他的坚定。对生活的肯定。很多网友看到后都表示很感动。“住校生的孩子有自己的自理能力,他们也是被生活所锻炼出来的。”“孩子这样像个小大人。”“保护好红领巾,解决好自己的事。”

通过看网友的评论同时也引发了很多思考。孩子的自理能力到底应该怎么培养。

有的家长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就下达命令,自己穿衣服,快点。孩子既无能为力又感觉无所适从。还有的家长宠溺孩子,做事情慢慢做,或者放那就行,我帮你。这两种家长一个急性子,一个慢性子。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都是有错误影响的。

如何培养自理能力?

1:让孩子形成观念

当孩子年龄到了的时候,大概4,5岁左右,家长就可以培养孩子自己穿衣自己整理的习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规划。杜绝让孩子过于依赖家长,自己不动手的行为。

2:主动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形成自理能力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在13个月龄的时候家长可以培养孩子自己洗手等具有一定娱乐开放性的习惯。等孩子长大一点接着再培养一些日常生活中难度系数逐渐增大的活动。

家长在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的时候,除了训练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外,还要特别强调训练孩子学做家务。如让孩子自己做早点,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等。

家长在吩咐孩子做家务时要有耐心,孩子主动帮助做家务应得到鼓励。同时,家长对孩子应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并做具体的技术性指导,即使是洗手帕、洗碗蝶或收拾房屋也要注意这一点。当孩子不愿意去做家长吩咐的事情时,家长要讲明道理,把具体要求说明白,态度坚决地要求孩子完成。

孩子是否具有自理能力,决定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部分的性格与品质。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不会太过于依赖,具有自我开拓的精神。处事方面较为坚强,坚毅。自理能力低的孩子害怕事情落到自己头上,对自己没有自信,对事情不负责任。所以,从小养成自理的习惯,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多一点轻车熟路的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