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放战争最难攻克10座城市,最长历时半年,伤亡超过渡江战役

解放战争中,有的城市虽然很大,却没有激烈争夺。有的城市虽然小,却位置重要,从而爆发血战。以下按照时间顺序,看一下最难攻克10座城市。

1、四平

战争时间:1948年2月27日至3月13日。

战争原因:

四平市地处沈阳和哈尔滨之间,是连接东西南北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枢纽,又是粮谷集散地,是原满洲国首都长春的门户。解放战争中,国军以沈阳为基地,我军以哈尔滨为首府。这里还地处我军西满、南满根据地(松花江南部)边缘,因而成了争夺的焦点。

战争过程:

一战:1946年3月15日至3月17日,西满军区部队攻占。歼灭3000多守军和政府官员,缴获轻重机枪69挺、大小炮32门、步枪2000余枝、汽车20辆、马700匹,以及大批军用物资。

二战:1946年4月18日,国军集中集中机械化部队,火炮连续进攻。历经一个月苦战,1946年5月5月18日,我军全部撤离。

国军战报,国军阵亡1363人,伤2496人,失踪606人;我军阵亡26146人,伤56306人。这一数据包含随后的追击战。

我军战报,国军伤亡1.6万人,我军伤亡8千余人。

三战:1947年6月11日,我军约15万人发起战斗,国军守军约3.5万人。1947年6月30日,我军攻坚不利,主动撤退。

国军战报,国军伤亡2.3万人,我军伤亡15万人。

我军战报,国军伤亡1.7万人,我军伤亡1.3万人。

四战:1948年3月4日,我军开始外围战斗。3月12日夜,88师师长彭锷仓皇间带着一千余人向北突围而去,3月13日战斗全部结束。

歼灭军1.9万余人,其中生俘1.56万余人,毙伤3780人。

我军伤亡4931人。

战争总结

1946年3月15日我军首次攻克,1948年3月13日我军再次攻克,2年时间里,这座城市成为东北战场的焦点。

2、济南

战争时间:1948年9月16日至24日。

战争原因:

山东省省会,民国时人口70万人口的大城市,是津浦铁路(天津至浦口)和胶济铁路(青岛至济南)的交会点,与连结华东、华北地区的战略要地。也是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第2绥靖区所在地,北靠黄河,南倚泰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战争过程:

这是一场双方硬碰硬的攻城战:

1、国军守卫力量很强,有整编第96军、整编第73师等,还有特种兵部队,约11万人。还计划空运重建的整74师增援。

2、国军空军支援,出动战斗机375 架次,轰炸机71架次,战斗轰炸两用机50架次,实行狂轰烂炸,另以运输机27 架次空运部队及物资。

3、我军集中32万兵力,其中14万攻城,华野集中特纵炮1团、炮3团及各纵队炮兵团组成东、西两个炮兵群,支援攻城作战。

4、争取了杂牌军吴化文起义,21日,济南西线的防地均移交给解放军。

5、城市攻坚战非常惨烈,74师58旅172团战斗中被空运到济南,只有7个步兵连,这个团守卫核心据点商埠地区邮电大楼,最后全部阵亡。

歼灭国军104290人,其中俘敌61870人,起义2万余人,毙伤23420人。

我军伤亡2.6万人。

战争总结

我军第一次攻占重兵守卫大城市,此战后,山东多个城市国军不战而退。

3、锦州

战争时间:1948年10月7日到10月15日。

战争原因:

锦州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重要据点,四周环山,南傍小凌河、女儿河,地势险要,是东北国军最后的退路。

战争过程:

1、学习义县攻城经验,每个师以三分之二的兵力,全力挖交通沟。至攻城前,各部队在国民党军的炮火下构筑了交通沟和突破阵地,一直挖到了城防前,城南部队将交通沟挖到了小凌河边。

2、认真做好沈阳、锦西两个方向的打援工作。

3、集中600门火炮攻击,在城墙上打开了多处突破口,我军火炮占据绝对优势。

4、城头四竖红旗,战士朱万林登上城垣,竖起红旗,中弹牺牲。五连四班长赵洪泉再次竖起红旗,这时旗杆被炸断,他负伤昏倒。一排长刘金又高举起了炸断旗杆的红旗,又负伤倒下了,战士李玉民第4次把红旗竖在突破口上。

我军参战兵力25万人,14日总攻后,2天全歼守军10万人。

我军伤亡2万人,国军伤亡2.4万人。

战争总结

我军优势兵力,火炮大大强于对手,短时间内摧毁敌军。

4、长春

战争时间:1948年5月23日至10月19日。

战争原因:

长春是东北的中心及交通枢纽,1932年到1945年,伪满洲国在这里定都。日本人在这里新建了一座城市,城市规划犹如棋盘整整齐齐,街道宽敞还有街心广场,市政建设在当时都是亚洲最先进。经过长期经营,长春周边有众多堡垒,市区内众多的钢筋水泥大楼,成为当时难以攻克的要塞。

战争过程:

1946年4月14日,我军曾短暂解放过长春,不久就放弃。经过5天4夜战斗,打死打伤守军2500多人,俘虏1.4万人(其中日军200多人),我军伤亡1700多人,缴获飞机1架,大炮56门,机枪432挺,步枪11570枝,子弹110余万发。

1948年3月,我军收复永吉(今吉林)、攻克四平后,长春成为一座孤城。5月下旬,萧劲光、萧华指挥2个纵队和7个独立师,开始对守军进行围困:

1、紧缩包围,控制要点,封锁机场,打击出城骚扰、抢粮和企图突围的守军。

2、在政治上展开宣传攻势,瓦解守军;

3、在经济上加紧封锁,阻止粮草入城。

经过长期围困,守军饥饿动摇,军心涣散,厌战情绪和逃亡、投诚现象与日俱增。

另一方面,加紧进行瓦解敌军工作。10月16日夜,云南第60军共2.6万余人起义,我军悄然接管长春东半城防区。剩余守军已经无法构筑完整防御,几日后也被迫放下武器。

战争总结

开创了长久围困、瓦解守军、解放大城市的先例。

5、天津

战争时间:1948年12月20日至1949年1月15日。

战争原因:

切断国军退路,促进北平和谈。

天津地形复杂,市内被河流切成若干地区,周围又是沿海洼地,易守难攻,守敌达13万人,绕城构筑了现代化防御工事。

战争过程:

1、根据城市防守南北长、东西窄的特点,以及市内河流分布情况,制定了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割后围,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

2、集中22个师34万人,配属大口径火炮538门、坦克30辆、装甲车16辆,发起攻城作战。

3、500多门大炮经40分钟火力急袭,在守军防御体系上打开缺口。

4、工兵在护城河上架设浮桥,随后,各步兵纵队由天津最窄的东西两侧发起对攻,仅一个小时即突入市区,与守军展开巷战。

我军伤亡23,799人,消耗炮弹8万多发,子弹250万发,手榴弹4万多枚、炸药2万多公斤,损失坦克8辆、装甲车6辆、汽车189辆。

共毙伤国军11270人,俘虏正规军116,935人,投降敌人1970人。缴获火炮1648门,枪54682支,坦克11辆、装甲车9辆、汽车879辆。

战争总结

强大火力支援,四面同时进攻,分割包围,29小时解决主城战斗。

6、太原

战争时间:1948年10月5日至1949年4月24日。

战争原因:

阎锡山最后的据点,余部5个师和1个暂编总队收缩于太原及其外围地区,企图依托险要地形和坚固设防进行固守。

战争过程:

初期我军仅8万人,只能将10万守军围困在城内。晋军在城内全民皆兵,不断扩充兵力。

太原易守难攻,又修建了近万座各式各样的碉堡和工事。围绕太原周边堡垒要塞的争夺,双方伤亡惨重。

1949年4月,我军增兵至33万人,依靠大量火炮摧毁堡垒,终于攻克。

我军伤亡4.5万人。共毙伤俘13.5万余人。伤亡超过渡江战役,平民伤亡已经无法统计。

战争总结:

解放战争中历时最长、战斗最激烈、付出代价最大的城市攻坚战。

7、大同

战争时间:1948年5月至1949年5月1日。

战争原因:

大同时山西北部门户,是阻断陕甘宁、晋绥、晋察冀的“钉子”,同时也是一座孤城。1946年,1948年,我军两次攻打大同。

战争过程:

1946年7月到9月,我军曾集中12万兵力,志在攻克大同。历经一个半月战斗,我军铩羽而归。

1948年5月,我军二挺进大同,对大同城进行围困。晋军无力突围,我军暂时也没有攻坚能力。

大同晋军是阎锡山的部队,同时又归属北平傅作义指挥。一直在退往太原,撤到绥远选择中犹豫,随着天津解放,军心开始动摇。大同守备总指挥于镇河举棋不定,大同行署主任孟祥祉一心死守,主要将领第33军38师师长田尚志也在犹豫,高层军官顾虑重重。

我军先派出被解放军俘虏的原国民党第33军军长沈瑞、参谋长张西柱等人到城下劝降。后来又派出于镇河的儿子、孟祥祉的兄弟等人入城劝降。

1949年4月,南京,太原先后被攻克,解放军第20兵团等大军快速向大同集结,三人终于下决心和平谈判。在得到我军既往不咎保证后,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守军全部缴械投诚。

战争总结

围城加和谈,最终和平解放。

8、安阳

战争时间:1949年4月16日至5月5日。

战争原因:

安阳地处豫北,是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是华北最晚解放的城市。

战争过程:

安阳城墙高10米,下宽15米,上宽5米,可跑汽车。四角和城门上筑有所谓的“国防工事”——钢筋混凝土碉堡,城墙上设有上下二层射击孔,可谓“火墙”。环城又有护城河,河宽10余米,深达3米。

城内守军仅4个团,还有土匪、还乡团及国民党游杂部队组成。但都是亡命之徒,武器简陋,却作战顽强。

我军曾经四打安阳:

1、1945年10月,由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张国华指挥,没有成功。

2、1947年6月,由刘伯承指挥,激战四十五日夜,仍未成功。

3、1949年2月,4野40军等部5万人,由于轻敌,历时6日攻城受挫。

4、1949年4月15日,42军及地方民兵队等约十余万人,将安阳包围。5月5日拂晓开始总攻,6日8时解放安阳。

歼敌1.4万余人。

战争总结

城墙完整坚固,守军亡命之徒,让4野在这里受挫。

9、上海

战争时间:1949年5月12日至5月27日。

战争原因:

蒋介石企图依靠上海的丰富资财和长期筑成的永备工事继续顽抗,争取时间,抢运物资,掩护战略撤退。

战争过程:

1、先占领吴淞、嘉兴,封锁吴淞口和乍浦海口,断敌海上退路,防止大批物资从海上运走。

2、战前组织部队整训、加强城市政策纪律教育,并要求在市区作战力争不使用火炮等重武器。

3、华东局和第三野战军抽调5000名干部组成接管机构,拟制了接管计划和警备措施,并筹集大量粮食和煤炭。

4、中共上海地下组织秘密组织大批纠察队护厂护校,保护人民财产。

5、汤恩伯18日登舰逃跑,淞沪警备副司令刘昌义率部投诚。

歼灭国军15.3万余人,我军伤亡3.17万人。

战争总结

不停水停电,完整接管最大城市。

10、兰州

战争时间:1949年8月12日至26日。

战争原因:

西北马步芳、马鸿逵依托兰州的坚固城防和黄河天险,阻止我军进军。

战争过程:

兰州北临黄河,南靠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南山环抱城垣,并有多年修筑的永备工事,通向城内的环山公路与各主要阵地相连接,构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

我军集中三个兵团进攻,王震兵团从上游渡河后,进行大迂回,切断兰州通往青海及通新疆的路。我军目标是不让马步芳部退至新疆,尽量在兰州附近歼灭。

歼灭马步芳部共计2.7万余人,其中毙伤1.27万人,俘虏1.44万人,另外敌人泅渡黄河淹死2000余人。我军伤亡1.2万人,其中阵亡近3000人。

战争总结

解放大西北中最关键、最激烈的一次决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