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能再用“黑”名单了?

经常网上冲浪的姬友们应该知道黑名单的含义,即因某些原因而遭到惩治的对象的名单。

玩个游戏,恶意挂机的可以被你拉入黑名单;

看个动画,在弹幕上乱刷频的可以被你加入黑名单;

刷个微博,发讨厌小广告的可以被你加入黑名单;

看个朋友圈,老秀恩爱的照样能被你拖进黑名单。

黑名单衍生出的拉黑行为,基本上已成为了我们的基本操作之一。

事实上,黑名单一词来源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等大学。据说这些学校在中世纪时,若有行为违反校规的学生,会被记录在一本黑皮书上,随后逐渐形成为专有词汇。

与之相反的,白名单则是在程序中拥有优先级别的名单列表。

不过近日,谷歌公司旗下的chrome浏览器团队却着手替换掉黑名单(blacklist)以及白名单(whitelist)。

因为在某些人看来,“黑”名单是坏的,“白”名单是好的,那岂不是拐着弯骂黑人,歌颂白人吗?赤裸裸的歧视啊!

……啊?

于是为了避免落下口实,chrome浏览器的源代码就将改成“禁止名单”(blocklist)和“允许名单”(allowlist)。

这项修改提议其实从2018年就已经通过,并逐渐计划实施。只是因为在源代码里,涉及黑/白名单的有2000多处,因此进展较慢。

而最近,姬友们应该知道,阿妹你看因弗洛伊德的事爆发了许多抗议活动,正因如此,chrome开发团队才加速了修改黑/白名单的进程。

谷歌毕竟是行业领军者,要是其他公司看到,大概率会效仿,毕竟谁都不想被扣上种族歧视的帽子。

真就如此的话,也许将来我们在steam上购买游玩外国游戏的时候,可再也看不到黑名单这个词了。

但对此,也有网友表示矫正过分了。

照这样下去,是不是乌云(black clouds)要改成灰云(grey clouds);

黑心肠(blackheart)得改成邪恶心灵(evil heart);

黑哨(black whistle)终成坏哨(bad whistle)……

什么跟什么呀……

而关于修改歧视词汇,chrome团队也非首家。

去年,GitHub Desktop软件就将“master”换成了“trunk”。原因是master有主人的意思,主仆是一种身份歧视,trunk主干则为中性词汇。

行吧,你说歧视就歧视吧。那是不是硕士(master)就别叫硕士了,《Fate》里英灵们也别叫玩家master了,多不尊重人啊……

唉,语言的多样性明明如此美妙,要是这个算歧视,那个也算歧视,大家讲话可都是阴阳怪气的了。

有在看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