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硕大的藤椒油储油罐正在进行最后的焊接,强光闪烁,火花四溅。

几米外的贵州亿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空旷的厂房里散落堆积着些许什物,公司董事长蒋弟博指着1米远的地方说,“这是藤椒进料口。”然后手指一抬,指着10米开外,“那边是出油口……”

建设中的藤椒油加工厂

在蒋弟博手势的比划中和讲解下,一条藤椒油的生产线在记者眼中逐渐清晰起来。

5月28日,是纳雍县百兴镇赶场的日子,也是蒋弟博忙碌的一天。上午他忙着到泥奢期村大槽子藤椒种植示范基地查看藤椒长势,下午则在离基地不远的公司厂房里,守着10多个工人焊油罐、建工房、打地皮……

“再过一个月左右,地里的藤椒就要采收了,我必须赶在这之前把生产线建好,把之前的努力变成实打实的收入。”这个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的43岁男人,言语间充满了坚定。

早些年,蒋弟博的父亲因病去世,一家人经济拮据。为了生活,蒋弟博在百兴街上卖过小商品,到七星关区做过餐饮,蹉跎了一段时间,他觉得这都不是自己想干的工作。

在朋友的介绍下,蒋弟博转行做起了蔬菜批发生意,长期奔波于云南、贵州两地。虽然辛苦,但他甘之若饴,事业也有了起色。

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蒋弟博从生意伙伴那里了解了藤椒及其产业,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他一边到云南、四川、陕西的藤椒种植基地考察,一边在网上学习藤椒的相关种植知识。在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时,看到漫山遍野绿油油的藤椒树,听到村民算起增收账,平日里喜欢看新闻的蒋弟博内心笃定:这就是可持续的绿色产业。

“栽苗时先起垄覆膜,然后将苗木根系放入垄中”“冬剪时疏去主干下部的枝条”“摘果后要追肥”“藤椒不除草,当年就衰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蒋弟博苦心学习,慢慢从“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温度等因素后,2017年,蒋弟博选择回老家纳雍县百兴镇泥奢期村试种藤椒100亩。得益于纳雍河畔肥沃土壤和适宜温度的滋养,第二年,这批藤椒长势喜人,结出来的果实产量高、出油多。

试种成功,让蒋弟博更加坚定发展藤椒产业的信心,他也萌生了反哺乡邻,带着大家一起干的想法。2018年11月,蒋弟博注册成立了贵州亿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产业路上再进一步。

“跟着你们种藤椒,我们怕天天吃藤椒啊!” 有的村民看着茁壮成长的藤椒绿了山头,心里虽然欢喜,但仍在犹豫。

蒋弟博在查看藤椒长势

如何发动他们参与进来,把藤椒壮大成泥奢期的新产业?蒋弟博犯了难。

好在,百兴镇党委、政府在2019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也看准藤椒这个绿色产业,提出“两主体、二套二”的产业发展思路,派镇村干部、群众代表与蒋弟博一道外出考察后,引导全镇19个村(社区)成立村社一体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带动藤椒产业发展。

好在,泥奢期村党支部书记曾加林相信蒋弟博,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打开群众的发展思路,动员村民流转土地种植藤椒,还可以到基地务工,每天获得100元左右的收入。

截至目前,泥奢期村共发展种植藤椒2400余亩,村民蒋孝勤、何勇、蒋成发除了拿自家土地全部种藤椒外,还额外租用土地种植。现在,藤椒产业已覆盖全村617户2396人,其中贫困户115户486人,户均增收2万元左右。

蒋弟博告诉记者,藤椒一年挂果,两年成型,三年进入盛产期。前两年,藤椒地里还能套种小麦、辣椒、洋芋等经济作物,实现“长短结合”发展。

为助力全镇藤椒产业发展,蒋弟博还与19个村(社区)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贵州亿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种苗、种植技术、并签订生椒每公斤8元保收购订单;村社一体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带领农户种植,产生效益后,公司每向农户收购1公斤藤椒的同时,向村合作社支付0.2元管理费,用于全镇2117户贫困户8697人的分红及合作社运转,形成“产业+贫困户”的一体链。

绿色产业兴,扬帆正当时。

今年,除了百兴镇规划种植藤椒5000亩外,蒋弟博还在纳雍县曙光镇、水东镇、骔岭镇以及水城县化乐乡,六枝特区新场乡、牛场乡等地继续勾勒藤椒的“版图”。

蒋弟博告诉记者,藤椒全身都是“宝”,果实可以拿来炼油、油渣可以制作调味品、藤椒叶可以给食品提味……在贵州亿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展柜里,整齐摆放着藤椒油、藤椒调料及藤椒口味的方便食品等。

现在,公司已经与贵阳、长沙等地的食品公司签订了干藤椒、藤椒粉等产品的销售合同。在蒋弟博的产业版图中,藤椒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思路贯穿各个环节。

从公司出来,看着绿满山林的藤椒,蒋弟博的脸上溢满笑容,他说:“等我的生产线建好了,一定优选食材,精心加工,让山里的绿色农产品成为大家餐桌上的美味。”

6月“贵州好人榜”公示,毕节4人上榜

来源:毕节日报全媒体中心

文/图 高大涛 施毅 谭虎

监制:黎荣 编审:罗钦 编辑:张河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