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败乃兵家常事!

我是鲜花,我来回答,郭松龄反奉失败的原因。

郭松龄的成长史里写满了他的个性

郭松龄是土生土长的奉天人,据说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裔。当日俄战争的炮火烧遍郭松龄的家乡的时候,年青的郭松龄被深深地触动了!

从此,郭松龄有了从军报国的理想,他开始了自己漫漫的军校之路。

1905年,郭松龄在奉天陆军小学堂学习。

1906年,郭松龄在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学习。

1912年,郭松龄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

1913年,郭松龄考入中国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北京讲武堂教官。

期间,郭松龄追随陆军统领朱庆澜,参加四川保路运动。后因个人原因无法在四川立足,就辞职回到了奉天。

1917年,郭松龄投奔孙中山,任韶关讲武堂教官。护法运动失败后,郭松龄无法留在广州,再次返回了奉天。

之后,郭松龄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并且结识了张学良。

因为张学良的赏识和推荐,张作霖给郭松龄委以重任。

科班出生的郭松龄,的确有才。他满腔的热情,却屡屡失败,好像报国无门!

郭松龄为什么要倒戈张作霖?

1925年12月25日,张作霖对战败的郭松龄夫妇枪决。临刑前,郭松龄对东三省人民大声呼吁:

"吾倡大义,出贼不济,死固分也;后有同志,请视此血道而来"!

他的妻子韩淑秀也从容不迫地说:

"夫为国死,吾为夫死,吾夫妇可以无憾矣,望汝辈各择死所!"

从这对夫妻的临终遗言里,我们可以看出:郭松龄认为自己倒戈张作霖,是为民除害,他是为国家为民族而死的。

这次倒戈事件的导火线是这样的:

1925年10月,郭松龄作为奉军的代表去日本观操。在日本,郭松龄获悉张作霖与日本签订了密约。张作霖以"落实二十一条"为条件,要求日方供给奉军大量的军火,用来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

郭松龄知道后,对张作霖这种向同胞开战的行为义愤填膺!

后来,郭松龄就和冯玉祥达成了起兵反张的协议。

除此之外,对于土匪出生打天下,而坐拥奉天的张作霖,郭松龄还有些瞧不起。他可是科班出生,跟着孙中山闹过革命的!

至于张作霖对他的提携,他认为是应该的。而有的时候,自己明明有功,却没有得到该有的奖励。

这些小怨小恨,成年积压在郭松龄不太大气的心胸里,导致了郭松龄对张作霖的认识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7万精兵,溃败奉天城下

郭松龄的确是个稀缺的人才,既有军校教官经历,还有实战经验。

第二次直奉大战以后,郭松龄成了奉系军阀响当当的将领,深受张氏父子的赏识。尤其是张学良还与郭松龄的感情很深,曾拨给郭松龄一支7万军队的权力。

他不在的时候,郭松龄说了算。

然而,这7万精兵,最后兵败奉天城!

失败的原因之一:盟军的背叛

1925年12月,郭松龄攻下了锦州,正准备向沈阳进发的时候,他的盟军冯玉祥突然大举进攻友军李景林的部队。

内讧,使郭松龄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困境。

失败的原因之二:军心涣散

张学良作为张作霖的儿子,他不可能背叛自己的父亲。

当张学良劝说郭松龄无效时,他用飞机飞到郭松龄驻军上空,撒下大量的宣传单。那些士兵本来就不想造反,在张学良的策反下,全线震动,军心一步一步涣散。

失败的原因之三:日本人的干涉

日本人之前有来和郭松龄谈合作,被郭松龄拒绝了。日本人转头去找张作霖合作,张作霖正处在焦头乱耳的时机,就答应了日本人。

这下好了,日本人反过来,帮张作霖来对付郭松龄。书生气的郭松龄,自然吃了日本人不少的亏!

失败的原因之四:郭松龄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郭松龄是同盟会的早期成员,思想进步积极。但是,他的民主革命思想不太成熟。他甚至把革命的失败归结于各个军阀之间的混战。

或许,他心里以为,打倒了张作霖这个大军阀,自己可以更好地为奉天的百姓造福。

历史证明:郭松龄倒戈张作霖是错误的。

鲜花说:

郭松龄造反,张学良蒙了,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自己老爹的反?

郭松龄造反,张作霖更蒙了,找不出他要造反的理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