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书时,曾听人说:“人有两张脸,一张是父母给的脸,另一张是自己后天练就的脸,那就是一手好字。”

确实,字是我们的第二张脸。这一点,对于古代的学子来说,尤其重要。道理很简单,因为古代的学子参加科举考试,用的书写工具都是毛笔。如果你的字写得差,那在科举考试时是十分吃亏的。

明朝曾有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文章写得很好。在他17岁时参加了一次松江府的会考,当时他写了一篇很得意的八股文,自以为可以得第一,不料到放榜时,他竟屈居其堂侄董原正之下。

年轻人非常不服气,私下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的文章虽然写得很好,但当时的知府衷贞吉嫌他试卷上的字写得差,故把他降到了第二名。此事使年轻人大受刺激,从此立志发奋学习书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他的书法突飞猛进,并最终成为了明朝著名的书法家。这个年轻人,就是董其昌。

所以,练字,是古代学子每天上学和课后的必修课,这也是为什么古人毛笔字都普遍较好的原因。

如今,虽然打字已非常普及,但由于现在的考试,还是要用手工书写,故字写得好不好,对成绩的影响也很大。这一点,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尤其如此。写字,已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必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董其昌的书法)

再说了,学习书法,把字写好,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耐心和细心的良好做事习惯。从大的方面来说,教学生写字,也是在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基于以上几点,我决定充分发挥自己的书法特长,每天书写6至7个课文上的生字毛笔范字,拍照发给学生练写。毕竟,三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都很强。

之所以写毛笔范字而不是硬笔范字,是因为毛笔范字大而清晰,学生对字的笔画之间的起、承、转、合,收笔和顿笔都容易看得更清楚,练习起来进步也会更大。

(本人专门写给学生练字用的毛笔范字)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也很辛苦。有时,我为了写出一个满意的范字,往往要花上不少时间,写十几遍。写好后反复对比,最后才能勉强挑出一个自己满意的字来。

本人的写字草稿

对有时学生写错的字,还要特别地加以指出来。

还好,我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上网课以来的练习,我惊喜地发现,很多学生的练字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就连那些以前写字都较差的学生,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信,请看下面我学生们的优秀或进步较大的练字作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