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也是故事。而文字,则是故事的载体。

文字与食物的相遇一直都活色生香,好的文字能让食物的香气跃出纸面,而好的食物也能让文字拥有更多的联想。苏东坡写下“觚觥交错杯杯尽,门前石狮口水流”,仿佛酒菜的香味跨越900多年我们也能闻到。

《风味人间2》大受欢迎,不仅好在其对美食美轮美奂的镜头展现,也好在:它讲了很多美好的食物故事,更好在:用一段段优美的文字穿插,深化了这些故事。每一集,几乎都会出现几段名家对于当地文化或者美食的概括性金句。这些句子无意中,也增加了《风味人间》所要展现的食物底蕴。

这体现的是:美食与人文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下面我们就盘点下出现在《风味人间2》里所有的名家名句摘录,一起细品一下文字与食物相结合的魅力。

一、 食物与自然类

即使在地球的边缘,古老的大自然扔蕴藏着至味的珍馐与无尽的丰饶。——彼得·达斯

感恩自然,一直都是《风味人间》与《舌尖上的中国》的主题之一。无论自然条件如何都丝毫不能阻挡人类获取食物的自信,也并没有削减人类对大自然赐予食物的感激。

上面一段话来自挪威作家彼得·达斯,而与其相呼应的美食故事,同样是来自挪威北极圈内捕捞帝王蟹的采蟹人所讲述的。随着气候变暖,喜爱阴冷环境的帝王蟹所处环境逐渐北移。为保障这种珍贵食材的供给,处在极地的挪威采蟹人只能不断变化捕蟹地,并且在暴风雨中冒险出海,这样才能够捕到上等的帝王蟹。而这种严苛的环境并没有阻挡捕蟹人的热情,他们还是会积极地期盼来年的收成,并感恩大自然赐给他们的食物。

大自然慷慨地赋予了威尼斯一切美好的东西:阳光。闲情逸致,对话和美丽的风景。——亨利·詹姆斯

与挪威严酷寒冷的自然环境不同,水城威尼斯的生活惬意优雅,那里的捕蟹人的工作也多了许多浪漫在里面,他们捕蟹依靠的是对时间的把握,精确地在小蟹脱壳的时间里进行捕捞,而获得可以一口吞吃的螃蟹。浪漫而精细的威尼斯,让食物也变得巧妙也曼妙。

头戴着晶莹的冰雪冠冕,在天际线上闪闪发光。——阿来

环境严苛的不仅有世界北部的极寒之地,还有地处内陆的世界屋脊。在西藏林芝,那里由于种植条件的匮乏,导致食物资源稀缺,而就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人们同样可以发挥才智来丰富食物,就像把牦牛肉细细剁碎,做成风味十足的牛肉酱,用来在重要的节日和典礼上食用。与食物同样宝贵的,是人类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如同雪山上的皑皑白雪一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大抵好吃的东西都有个季节,适时按节地享受一番,会因自然调节而不逾矩。——梁实秋

对于食物的创新改造同样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手段,比如普通制作腊肠的工序因为地域的不同而产生的花样。在墨鱼盛产的地方,制作腊肠的过程中会加入墨鱼汁,在改变颜色的同时,赋予了腊肠新的口味,

浪花灿开,雪又还原成水。——松尾芭蕉

时间的变化之于食物来说深刻且重要,在日本作家松尾芭蕉看来,事物的循环同样代表了时间的流逝。所以,对于珍惜食材的日本师傅来说,自然是慷慨的,也是苛刻的,错过了时间就会错过食物最宝贵的时候,影响质地。

人无疑是大地的主人,却又是肠胃的奴隶。——Y.A.冈察洛夫

这句来自俄罗斯作家冈察洛夫的话最准确的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对抗中获取食物的动力来源,对于美味的追求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尼泊尔的悬崖上,就有古老的蜂蜜猎人冒着极大的危险去采摘蜂蜜。上好的蜂蜜不仅可以换取不菲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能为一家人提供愉悦的美食。美食的驱动力促使人类会在寻找的道路上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二、 食物与生活类

大地的山谷里,不断升起的是生活的渴望。——赫尔曼·黑塞

食物与生活之间,有着说不尽故事,他们既是统一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人类对于生活的追求也能体现在对食材的渴望上。

鸡头米老了,夏天就快过去了。——汪曾祺

食物最大的影响之处还是在于每个人的生活,对于食物的把握,同样是许多人生活的真切写照。如同中国最会“吃”的作家汪曾祺写下的这句:“鸡头米老了,夏天就快过去了。”江浙一带的人们最会把控时间对于食物的效应,潮湿环境也迫使他们想出好的对策去保留食物的风味。夏天可以过去,但是夏天的味道却能在巧手与唇齿之间得以留存。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鲁迅

与汪曾祺一样,鲁迅对于吃也有独到的理解,只是他的文字里面,多的是期盼,对于美食给人的生活上的期盼。虽然片中鲁迅的这句话在《祝福》中的原意是带有对于腐朽文化的批判的,但是放在吃食上,反倒增添了许多古老的记忆,在一些节日,吃到传统的食物,才有节日的气氛与感觉。

冬天实在太漫长了,漫长得让我觉得时间是不流动的。——迟子建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了岁月。——冯骥才

同样的想法也在迟子建和冯骥才身上有体现,在东北漫长的冬天里,忘却时间流逝的除了冰雪的难以消融,还有的就是时令食物对人味蕾的牵绊。在东北,保存食物变得简单,但是制作佳肴同样需要费一番功夫,不管是制作鱼子酱还是腊肠,食物对于生活的调剂作用更加明显,无论是做菜的过程还是品味的时长,食物带给我们的愉悦感会冲散一切寂寞与冷淡。

日子越久就越旧,越旧就越舍不得丢掉。——莫言

而当食物变成日子的“调味品”后,属于生活的滋味就会一直留在人们的内心之间。就像莫言说的这句对日子的概括,其实同样适用于食物。河南作为中国最大的芝麻产地,采摘芝麻的方式只能依靠传统的人工,因为机械收割会使芝麻粒大量脱落。而芝麻的使用上,只需要最原始的当做调味料或者撵成芝麻酱,传统的食材与加工工艺其实也是人们对于过往日子的回忆。

糟货之味比酒更醇厚,比酱更清淡,是一种阅尽沧桑后的淡泊,同时又自然地带有一种老于世故的深沉回味。——陆文夫

同样在处理糟货上,这种需要时间发酵的美食蕴含了深沉的回味,品下去一口,你吃到的不是美食,而是时间与生活的沉淀。

我们走过的每一个平凡的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荒井圭

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芥川龙之介

食物与生活的终极关系,也许就体现在了片中两位日本作家荒井圭一和芥川龙之介的文字中。正是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让我们在美食的创作上迸发了种种奇思妙想。反之,也正是对于美食的追求,也让我们对于生活充满了向往与期待。

三、 食物与故乡类

让一千万人聚集在伊斯坦布尔的,是生计、利益和账单,但支撑茫茫人海的只有一样东西……——F.O.帕慕克

人对家乡的思念许多时候来自于食物。这种感情适用于全世界各地的人们。作为著名的甜品之都,伊斯坦布尔能出产独具特色的高档甜品,这种甜美的记忆能拴住所有品尝过它的人们,也能为伊斯坦布尔留住那些本是匆匆过往的过客和在这生活多年的人们。

所有人的嘴唇都在翕动、追忆,所有人的眼睛都在闪亮、流泪。——耶胡达·阿米亥

食物给人们带来的追忆感,无疑也增加了思恋故乡的筹码。在耶路撒冷这样一个富有魅力的地方,食物带给当地人的情怀总是能勾起对过往的回忆与感动,简单的酱料在当地人的手法下却能变幻出不同的样式,当然也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余光中

当然,故乡的诱惑永远集中在不归上面。就像去往南洋的老人,一直保留着家乡制作美食的工序,故乡可以不归,但是对于故乡的思念却可以通过食物来深切回忆。

故乡是让我们抵达这个世界深处的一个途径,一个起点。——阿来

同样,阿来的这句话也是食物对我们意义,他让我们回忆起故乡的人和事,在品尝中去往世界的深处,去感受起点与终点。

《风味人间2》里边关于自然、故乡、美食的名句还有很多,我最喜欢的还是上面这句:没有宴饮的人生,如同没有旅店的漫漫长路。这是对人生的透彻体会,充满了孤独,但又很美。

那么,你看这部剧的时候,最喜欢的是哪一句?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