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抵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中,无数的英雄人民奋勇抗争,凭借着一股抛头颅洒热血的劲,坚定地跟着国家一起向前,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美好。因此,在1955年我军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授衔仪式,对各位有功勋的英雄人物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其中分别授予了十大元帅、十大大将等荣耀军衔。

如此重要的授衔仪式,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全国人民都怀着一股希望,认真地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可就是因为刚刚起步,各个行业、各个项目、各个活动都没有经验,甚至连国家的外交仪式活动等都没有先例可循,怎么做,如何做,都是需要去摸索的。所以要把授衔仪式做好,做出中国的牌面,可想而知有多困难。

那么,主持这场授衔仪式的人究竟是谁呢?这个人就是余心清,中国第一任典礼局局长。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他本人在军中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余心清是安徽合肥人,1920年于南京神学院毕业,接着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行政系深造,并于1927年毕业。学成回国后,得到冯玉祥的赏识,担任育德中学校长、开封训政学院院长一职,后来因卓越的能力,成为冯玉祥的左膀右臂。

在抗日战争时期,余心清曾出任训政处处长、政治设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主要负责国民党军官的教化工作。1946年,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拉开内战的序幕。余心清被安排潜入国民党内部,与冯玉祥等人里应外合,策动起义。可惜,在几近成功的时候,余心清不慎被国民党的秘密特务发现,被抓入狱。在狱中,面对国民党特务的威逼利诱,余心清毫不动摇,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不吐露任何一个消息,直到1949年才从狱中释放。

通过多年学习和抗战的经历,可以看出余心清是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作为一位高级知识分子,余心清一直跟着党的信念走,在任冯玉祥秘书长期间,全部队的军官几乎都受过他的教诲。长年的品德教育工作,也让他有了“红色牧师”的称号。

余心清品德教育工作的出色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而他主持典礼的能力也非常出众。作为第一任典礼局局长,他亲自把关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国宴,从受邀嘉宾名单的拟定、宴会的布局、宴会的流程到宴会的具体礼节要求,无一不是严格把控。而在国宴结束的第二天,他又针对中国和苏联的建交活动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除此以外,新中国的第一个外交礼仪活动,也是余心清负责安排的。这不仅以后的外交活动提供了合适的模板,也为外交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由此可见,余心清担任授衔仪式的主持人,是无可非议的。

并且,那时对于授衔仪式主持人这个位置,有很多候选人,但余心清直接被点名任用,这更可以看出余心清的与众不同。

1966年,余心清68岁,本该享尽无限荣光的他最后选择在自家后院上吊自杀。可惜他一生刚正不阿,为国为民付出辛劳,却终究没度过那个混乱的时期,带着自己的名节,决绝地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