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近代史上背景最硬的人,我想没人比得过溥任。一听他的姓,相信很多人就已经联想到溥仪了。没错,溥任就是溥仪同父异母的弟弟,其中慈禧是他的奶奶,光绪帝是他的大伯,住的地方还是出过两任皇帝的醇亲王府。

就是这样一位出生“豪门”的世家公子,却清贫的过了半个世纪。不仅崇尚节俭,追求平凡,还热爱做慈善公益,最后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优秀教师。

溥任

而这一切的因果,都离不开他的父亲载沣。

1911年,被慈禧强拉硬拽坐上摄政王位的载沣,辞官回家了。对于载沣来说,这是幸福的时刻,因为晚清几代人积攒下来的颓势,不是他这样一个小王爷就能扭转的,但放下了肩上的担子,他可以回家享受儿女成群的幸福生活。

安逸的平凡生活,才是载沣追求的幸福,同样溥任受父亲的影响,看轻功名利禄,乐于平凡,甘于低调。

1918年,溥仪逊位6年,溥任在醇亲王府出生。溥任自小在王府深居简出,白天学习知识,晚上和父亲看星星,偶尔和父亲、哥哥姐姐进宫看大哥溥仪。

载沣与儿女

生活简单又有乐趣。

后来冯玉祥开着大炮将溥仪赶出紫禁城,溥仪逃到了天津静园,几年后载沣也带着全家老小过来投奔。

到了天津后,溥任与溥仪兄弟两生活作风依旧有着很大的区别,溥仪花钱如流水,喜欢用洋人的东西“充实”自己,流走于各大交际场所。而溥任选择隐姓埋名,在天津上学,遵循父亲的教诲不与同学过多来往,免得引来麻烦。

正是这样愈走愈远的差距,溥仪被日本人忽悠当上了“傀儡皇帝”;而溥任一直低调行事,和父亲一样,绝不参见满清遗骨的任何活动,也不听信日本人的一面之词,坚守底线做一个爱国者。

溥仪与溥杰

结果也都知道,溥仪本想利用日本人复辟,却不料反被控制,人身自由都没有。

载沣作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摄政王,又怎会不懂其中辛酸,但面对日本人的监视也束手无策,只好趁着溥仪生日,带着全家来到长春,装病绝食来逼溥仪放下野心。

这个时候的溥仪哪里会听,面对父亲的绝食,怕他的身体真的出了问题,将他们早早送回了家。

后来天津发大水,也冲到了载沣一家的住处,他们又回到了北京醇亲王府生活。一切都是熟悉的样子,这一刻,溥任再一次体会到,能在战乱年代有一个安稳的家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日本战败后,溥仪与溥杰下落不明,生死不知,载沣与溥任远水解不了近渴,爱莫能助。但他们眼前就有一件要紧的事,国民党看上了他家的宅子。

为了保住自己的家,溥任多出奔走打听,得到了一个消息:开办教育事业的前清王府,可以不被征用。

二话不说,载沣和溥任就卖了些许家产,办了间学校,取名为“竞业小学”,载沣为董事长,溥任为校长,他最小的妹妹也参与进来当老师,除此之外他们还聘请了几位正式的教师教学。

就是这间小学,给了附近贫困小孩的上学机会,而教学上的开支,都是靠着溥任变卖家产维持的。

载沣

溥任自此踏上了教书育人的路,竞业小学学生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人。

不过醇亲王府这个宅子,实在是“香”,没过两年国民党特务就强行占据了这块地,秘密建了一处监狱,而载沣溥任一家则被赶到王府花园处的一角居住。

也正是这件事,载沣一病不起,溥任接替父亲,担起这个家的重任。

1949年,国民党特务走鸟兽散,溥任一家又拿回了王府的掌控权,继续展开他们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乐此不疲。

1957年,溥任主动将自己创办的小学,以及王府全全上交国家,做出了一个好榜样。后来的溥任搬到一处平房居住,像普通人一样坐公交车上下班,去菜市场买菜,过着清贫节俭的生活。

醇亲王府概念图

从此溥任再也不是竞业小学的校长,他是西板桥小学的金友之老师,是更多学生的金老师。直到1988年退休,溥任才结束了自己的教学生涯。

但这个退休老人,依旧没忘记自己的担当,研究清史为国家文史馆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除此之外,溥任还多次为希望工程捐款,虽然他当老师的工资并不高,退休金也没多少,但是他依旧热心捐款,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提升自己的价值。

正是这样的好老师,值得敬仰,值得长命百岁。

2015年4月10日,97岁高龄的溥任因病去世,正直、淳朴的他永远离开了我们,却将自己团结民族的精神永驻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