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宝妈都在议论郴州“大头娃娃”的事情。那这到底咋回事?到底有多严重?和我们宝妈自己有啥关系?

(一)

先说事情:郴州“大头娃娃”是一些过敏体质的宝宝,本来应该吃水解的特殊奶粉(这类奶粉国家审批很严,叫“特医奶粉”,全国能有这个生产资质的基本都是大牌厂子)。结果被医生或推销员,给推销了山东小厂的一款“假奶粉”,实际是“固体饮品”。因为假奶粉营养素不全,导致宝宝长期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D,特别是后者,造成“佝偻病”。

宝妈都知道,0-3岁是非常特殊的成长时期,非常特殊,婴儿每天必须摄入一些特定的营养元素。如果是成年人,这些营养素多点少点无所谓;但0-3岁绝不能这样,如果特定营养素摄入不足,可能导致终生的发育问题。因这个原因,再加上“三鹿”这些事件,原国家食药监从三鹿事件之后,对0-3岁宝宝吃的一直监管很严格。而宝宝吃的呢,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奶粉”,一类是“辅食”。这两类0-3岁宝宝吃的,国家食药监总局都制订了特别的标准,比如“辅食”这里国家制订了“婴辅资质”(参考阅读:说“婴辅标准”不好的,都是在祸害你的娃!宝妈你就长点心吧!),这些资质之严格,比西方发达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奶粉,就更严格了。

(二)

国家制订了严格的标准,造成大量小厂根本无法做辅食和奶粉。他们怎么办,他们就开始搞歪门邪道。主要做法就是在食品标签上,不标志这是“辅食”或“奶粉”,这样看起来卖的就是普通食品和饮料;但在宣传推广的时候,他们的导购员全部是当着“辅食”和“奶粉”进行宣传和销售。

这次“大头宝宝”假奶粉如此;去年,我们口袋育儿揭露的“辅食微商”初哆咪,同样如此!

就这么掩耳盗铃!这都是业内的惯例了!厂商知道,监管部门知道,就消费者不知道。其实监管部门又不是傻子,他们早知道这些门门道道,一查就能查清楚的,但没人认真去查——除非出了婴儿食品安全事故,类似这次郴州“大头娃娃”。

(三)

那这个“业内惯例”猖狂到什么地步了?《人民日报》去年就报道了郴州“假奶粉”,结果今年不仅没有收敛,又出了“假奶粉”,还导致“大头娃娃”了!去年《人民日报》的报道,也就是让假奶粉生产厂商因为“虚假宣传”被罚款了几十万,那些推销假奶粉的医生只是被“批评教育”。呵呵。

“假奶粉”和“辅食”这里问题非常严重!不是个案!相当严重!而屡禁不绝的关键原因就是无良厂商可以用“虚假宣传”的小罚款,来逃避“非法生产销售食品”的刑事责任!处罚太轻,所以违法所谓“打擦边球”就层出不穷!像这次“假奶粉”生产厂家就说自己本来就没有生产奶粉,是经销商乱宣传;像上次“初哆咪”公司就说自己本来就没有卖“宝宝辅食”,是宝妈代理乱宣传……

那这个问题真没法解决了?怎么没法解决?!简单得很!只要“穿透式管理”——不管你产品标示,只要终端销售的时候是当奶粉或辅食在卖,你如果没有资质就算“非法生产销售”,负刑事责任……只要这一条,这个丑恶现象就可以根绝。

再次呼吁国家和各级市场监管局,要真正重视“辅食”和“奶粉”的食品安全,要“穿透式”管理,这是“非法生产”而不是“虚假宣传”。中国宝宝吃的,不要累积风险,不能出问题!!!

(四)

而对于我们每位宝妈来说,切忌不可掉以轻心!在宝宝奶粉和辅食这两块,目前有好些和郴州“假奶粉”一个“套路”。这些无良厂商活跃在母婴店、微信电商等等平台,用各种谎言在不断忽悠!在国家还没有全面打掉他们之前,宝妈自己要当心!

关键就一条:不管谁推荐的宝宝奶粉和辅食、无论是医生、还是你信任的网红、还是你周围的同事、还是热心的微信群主,他们的话,你都不要轻信——为了宝宝健康,购买奶粉和辅食,一定要看厂家具有奶粉和辅食的生产资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