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云计算市场无可争议的头牌,阿里云的一举一动对于整个行业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在 2020 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面对外部经济巨大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新基建的政策红利,阿里云的战略如何调整与变化,也成为观察中国数字化发展的重要窗口。

在本周举行的阿里云 2020 峰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正式向外界发布阿里云「再生长」的三大方向:「做深基础」,从飞天云操作系统向下延伸定义硬件;「做厚中台」,将钉钉这样的新型操作系统与阿里云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云钉一体」;「做强生态」基于云和新型操作系统,构建一个繁荣的应用服务生态。

简言之,阿里云构建了「一上一下」的发展新路径,「一上」,是通过钉钉与云的融合,以「云钉结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提供一站式甚至开箱即用的云服务,;「一下」则是利用硬件领域的人才、技术投入,进一步强化云计算的硬件基础能力,而在「一上一下」之间,打造各行各业的应用生态。

那么,站在 2020 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去看,如何理解阿里云阿里云对于未来发展的思考,又将如何定义未来中国最大云计算公司的模样?以及,作为中国新基建的代表力量,阿里云的发展战略还将如何影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接下来,我们来一一探索这些问题的可能答案。

「云钉一体」: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从 2006 年 AWS 发布第一款云服务算起,全球云计算产业已经走过了 14 个年头,在中国,当阿里云的工程师 2009 年写下第一行飞天系统代码的时候,或许没有多少人意识到,一个属于云的时代正在开启。

在 2010 年代,以 AWS、阿里云、微软 Azure 等为代表的云计算公司,不仅颠覆了传统「IOE」的 IT 采购组合,还在将「XXX 既服务」的理念传递到各行各业,同时还定义了各行各业数字化的游戏规则。

正如张建锋所言:新旧时代的交替也是新旧基础设施的交替。云计算架构也像上世纪的水电煤一样,成为数字时代的新基础设施,如今,任何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在面对 IT 架构搭建与运维的需求时,只需通过一个云服务账号就可以实现从采购到部署、运维的一站式流程。

但随着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技术与新概念的兴起,企业对于云服务的需求变得更细分,云计算的架构也在变得更复杂。比如过往企业的 IT 架构只需要业务流程就可以了,但现在还需要融入数据流程,再比如,过往 IT 应用部署只需要考虑 PC,但现在需要考虑与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适配,还需要思考如何与一些超级 App,如支付宝、微信上的小程序实现业务与数据的打通。

这是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上世纪 80 年代 PC 兴起之时,尽管英特尔等硬件厂商已经提供了强大的硬件能力,但各行各业还是无奈于复杂、高门槛的 DOS-MS 操作界面,这极大阻碍了 PC 的发展,而微软则将这些操作逻辑封装成面向用户友好的界面,通过图形化的交互,极大降低了个人以及企业使用 PC 的门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数字化进程。

如果说以飞天为代表阿里云计算架构是阿里云的 PC,那么钉钉就是阿里云的 Windows,所谓云钉一体,也是云时代的「 PC+Windows」组合

一方面,阿里云过去十几年的发展,构建了一套完善的计算架构,无论是神龙服务器还是分布式数据库还是实时计算能力,这些可以扛住 2019 双十一流量洪峰的计算架构成为支撑整个云服务的核心基础设施。

另一方面,钉钉早已不再是一个企业内部沟通工具,而是成为承载企业与政府业务、数据的新平台。张建锋举例说,浙江 100 多万政府工作人员在钉钉上办公,并在平台上开发了 1000 多个应用。

当钉钉成为企业/政府的业务、数据与应用的载体,这也让钉钉具备了操作系统的典型特征,也就是将复杂的底层基础架构封装起来,形成一个更高效、更友好的开发环境,供各行各业使用。按照张建锋的说法:「操作系统就是我自己做掉一部分事情,可以让大家都在上面做更多的事情。」

更进一步,围绕钉钉开发应用已然成为新的开发潮流,公开资料显示,包括立白、东方希望、太平洋保险、广东农信在内的众多企业已经基于「云钉一体」的基础设施,开发了数十万种企业应用,还有超过 20 万企业应用开发者在钉钉开发平台上帮助企业定制属于自己的应用,一个操作系统的应用生态已然形成。

这意味着,「云钉一体」不仅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企业对于云服务多样化的现实需求,由此也构成了阿里云再生长的第一级。

「技术向下」:定义阿里云的技术底色

「云钉一体」定义了阿里云面向客户的模样,而「技术向下」的阿里云,则在定义自己的技术底色

首先,从硬件产业来看,摩尔定律已经失效,整个计算硬件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周期,面对诸如机器学习、量子计算、自动驾驶等新型的计算场景,通用计算架构和芯片变得力不从心,在这个背景下,整个产业都在探索适应新计算场景的专属计算架构与芯片。

正如张建锋所言,所谓「做深基础」的逻辑并不是简单替换,而是基于云的特点来构建整套基础体系,「就像当年阿里巴巴去IOE并不是做一个新的小型机替代了旧的小型机,而是用阿里云这辆汽车超过了旧时代的马车」。

以计算架构为例,当 IT 物理服务器采购首次少于云服务支出时,采购云服务商的虚拟机俨然成为企业部署业务的首选,但长期以来,由于计算架构的不同,虚拟机尽管具备灵活、低成本的优势,但计算性能无法与物理服务器相媲美。

阿里云自研的神龙架构,改变了云计算行业一直无法克服的虚拟机性能损耗问题,这个兼具「虚拟机的心脏」和「物理机的肌肉」的新型服务器(架构),为行业树立了计算性能与计算成本的新标杆,在 2019 年双十一的技术大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其次,随着云计算正在成为国计民生的数字基础设施,底层硬件的效率与安全也变得至关重要。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底层硬件效率影响的只是企业发展,而硬件是否安全则对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以人工智能芯片为例,当 CPU 被证明无法高效应对机器学习场景的时候,如何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快速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也在成为国家间竞争的重要战场。2019 年,阿里巴巴发布的含光 800,一方面结合阿里在服务器设计的技术积累,采用自研的芯片架构,另一方面,通过融入达摩院的算法,针对 CNN(卷积神经网络)及视觉算法优化了计算与存储的密度,可实现在一颗 NPU 上完成大网络模型计算,依托软硬件的协同,使其成为全球最强的 AI 推理芯片

不久前,阿里云宣布将在未来三年投入 2000 亿继续构建数字基础设施,张建锋坦言,今年不仅在基础设施领域加大投入,还将大规模引进顶级科技人才,重点吸引云服务器、网络、芯片、数据库、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领域的攻坚人才。

从自研飞天到自研服务器架构,再到自研含光芯片以及未来更多的自研硬件架构,不仅进一步降低云服务的成本,构成阿里云再生长的第二级,同时大量自研硬件也将带动中国自研硬件生态的发展,使得阿里云成为中国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中坚力量。

写在最后:顺势而为的阿里云

2020 年一场突发的疫情对于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但同时也给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张建锋表示,因为疫情,本来需要三五年的数字化进程,可能会在一年之内就加速完成

2020 年又是阿里云 10 年之后再出发的关键一年,「向上的钉钉」拓展了云计算的客户群体与用户场景,将云计算的产业红利从价格变成价值,「向下的技术」,则在构建面向未来的硬件基础设施,利用新硬件与自研硬件形成更高效与更安全的底层架构

「一上一下」,既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阿里云对未来自己的定义,更为中国数字化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张建锋说「数字经济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云+新型的操作系统」,手握云与操作系统的阿里云,此番的顺势而为,也在开启又一个属于云的黄金时代。(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