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又和大家见面啦。

今天在刷知乎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话题:人是怎么一步步废掉的。

这个话题关注度很高, 6000多万浏览量,可见很多人都陷入了「越来越废」的困境。

恰逢早几天和朋友打电话的时候,聊到各自工作规划的问题,两人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迷茫,朵拉被各种职场问题困扰,而朋友则是不知道如何走出“并不满意”的境况。

在外人看来,其实朋友的生活挺不错的,在三线城市有房有车,有一个可爱的儿子,物质条件还算不错,但问题就出在工作上。

在结婚之前朋友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女性,结婚之后因为孩子的问题,朋友在家附近找了一份还算轻松的工作,但因为工作环境太过宽松,这些年她在专业上的长进远远比不上在一线城市的其它同学。

如今,她想要换新的工作根本没有信心和底气,进而整个人也越来越丧。末了,闺蜜还在电话里“哀叹”:完了,我觉得我的人生要废掉了。

所以,我们为何会陷入这个「又丧又废」的境地?朵拉总结了以下4点,欢迎大家补充。

01 沉溺于廉价劳动带来的高成就感中

10年前,朵拉刚上大学的时候,曾经一度疯狂的沉浸在“做兼职”的快乐中。

疯狂到哪种程度?上课时间翘课发传单,节假日放假不回家,只为赚一点兼职收入。

老实说,做兼职是快乐的,尤其是这种不用动脑的兼职。一天的工作结束后,马上就可以拿到报酬走人,还挺有成就感的。

但10年后的今天,朵拉回想以前浪费在兼职上时光就觉得很遗憾,思维太过狭隘,太容易满足于这种廉价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中了

而此时,我的同龄人在做什么呢?

也许是在经营一个自媒体平台,打造自己的IP,也许是学习各种技能,PPT和Excel,在职场上早就快我一步。

02 行动永远停留在“想”上

大部分都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要不为什么世界上优秀的人只是极少数,而大部分都是平凡人呢?

在我们精进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朵拉觉得是行动力。

晚上睡觉前,我们的脑海里给自己列了N个计划,明天要学习技能、要锻炼身体,要努力工作......睡醒之后,计划全忘,又开始没有计划、颓废一天。

其实当你想到一个idea时,可能有1000个人已经想到了,100个人在做具体计划了,10个人准备全力去做了,一个人已经干出来了,主意从来不缺,缺的是执行力。

当行动永远只停留在“想”上时,注定会成为优秀赛道的弃儿。

03 什么都想做 什么都不精

今天在看《思考致富》这本书的时候,作者拿破仑·希尔说了一个小案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一家芝加哥的报纸对亨利·福特的评论是:无知的和平主义者,福特对于这种评价非常不满,于是起诉了这家报纸。

在法庭上,报社的辩护律师向福特提出了许多汽车制造方面的专业性问题,而福特对这些问题感到厌倦极了,用手指着这个令人厌恶的律师说:我要是想要回答你这些问题,我只要按下我办公桌的那排按钮,我就能找来帮我回答任何问题的人。请你告诉我,我身边既然有那么多能够为我提供各种专业知识的人,让我面对所有领域都能得到回答,我为什么还要自己去学。

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懂得如何获得知识和利用知识,为自己服务。

但我们总想着各个领域都去学点,什么都去涉猎一下,对自己总该没有坏处。

我们却忘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精通一个领域尚且很难,况且还把精力分散在研究别的领域?这样做的后果只会是扔了西瓜又丢了芝麻。

我们要的是向上精进,而不是横向扩宽,要的是质的增长,而不是量的扩充。

04 用[错位成就感]麻痹自己

什么叫错位成就感?

其实就是用自己的擅长的东西和别人不擅长的东西做比较,从而获得比别人强的错觉。

就像设计师嘲笑程序员的审美,理科生嘲笑文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育生嘲笑学霸的跑步速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如果你长期用自己的长处去对标别人的短处,不仅得不到成长,还会变得越来越自高自大。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如果关于这个主题,你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朵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