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在中南海怀仁堂,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由国家主席毛泽东批准进行新中国第一次军官授衔。也是从这个时候起,我们国家第一次确立了军衔制度,按照从元帅到将军,从将军到士兵,授予军衔,佩带勋章。军衔等级为六等十九级。其中将官级别分为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军衔,很多人其实认为上将位于将官第一级,并不是这样。据相关历史资料,当时第一次授予军衔,授予元帅和大将各10人。上将5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一名。 中将17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一名。少将802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4名,十大元帅和大将大家都很熟悉,他们的事迹很多都传为美谈,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这次授衔获得上将称号的一共55人,他们在历次的战役中都功勋卓著,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遍及全军,当时就有“三杨开泰三上将”、“资深职高四上将”、“铁血刚猛五上将”等美誉。其中就有一个从贵州走出的唯一开国上将,在红军和解放军担任要职,并在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中荣获上将军衔,这是贵州人民的骄傲。也是贵州后辈应该学习的榜样。他就是出生于贵州黔东南的杨至成上将。

01开国上将杨至成

关于杨至成上将,熟悉的人不太多,这或许与他的工作有关,从他的工作经历来看,不管是在红军建立初期,还是红军长征时期,再到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杨至成上将的工作都是担任后勤保障,军需物资调配等后勤职务,很少有亲临一线的指挥和作战经历,也有可能是我找到的历史资料有限。

开国上将杨至成将军

1903年11月30日,杨至成生于贵州省三穗县木界村一个富裕大户人家。7岁开始读私塾。 1921年他从省立农业中学毕业后在重庆入川滇黔联军,任军需官。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时,杨至成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反击叛军夏斗寅部的战斗。后被派到由贺龙任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3师任连政治指导员。从此加入红军,后来又参加南昌起义,艰苦转战于闽粤赣湘边。1928年杨至成在与前来镇压起义的国民党军许克祥部作战中右腿受伤。同年4月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任工农革命军(后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28团1营4连连长。在参加反国民党军“进剿”作战中腹部受伤,随即在反“会剿”作战中兼任留守处主任,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负责伤病员的管理工作,解决给养和医药供应。

大革命时期的杨至成

02红军管家

在红军期间,杨至成做了很多军需保障方面的工作,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红军管家”他这个“红军管家”对当时红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后来的

杨至成用5万元筹款,建立了一个临时被服厂,领导全厂职工不分昼夜加班,生产出4000多套带领章、红五星军帽、挎包、绑腿、皮鞋的灰色军装,让红四军第一次穿上红军统一制作的军装。

先后组织建立了中央苏区的“赤色邮政”,红军的有线电话网和无线电通讯联络,建立了枪械、弹药、被服、纺织、鞋袜、卫生材料等20余个工厂,建立和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保障红军的物资供应,并创办了后勤学校。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虽遭受“左”倾领导人的错误打击,被降为供给部科员,但仍勤勤恳恳做好组织分配的每一项工作。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杨至成曾有过短暂的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经历,由于苏德战争爆发后,杨至成与刘亚楼、卢冬生等准备经蒙古回国,但由于边境地区遭日军严密封锁,被迫滞留乌兰巴托,靠卖苦力甚至讨饭为生。

03杨至成回国

回国后,正值解放战争打响。他积极到东北组织领导后勤工作支援东北解放战争,一边组织建设后勤学校和开展军工生产,初步奠定了东北部队物资供应的基础建设。 1948年杨至成任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大力组织扩建军需工厂、兵站、医院和仓库,为部队进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提供了物资保障。 略举一点数据你就会知道他工作的重要性。

杨至成以佳木斯为中心,在佳木斯、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和鸡西等地很快建立起具有相当生产能力的机炮厂、手榴弹厂、子弹厂、制药厂等军工厂36处,50多个兵站和医院、仓库,职工达2万多人。仅手榴弹厂月生产能力就达到20多万枚,被服厂日产量9000多套、布鞋厂日产量1万双。为辽沈战役提供军衣、帽、鞋300多万件,其他物资20万件,有力地保障了东北解放战争的供给。

建国后的杨至成
开国上将杨至成纪念馆

杨至成故居位于中国贵州省三穗县八弓镇木界村。2003年,三穗县人民政府建立杨至成纪念馆。展览大厅收藏有从南昌起义、红军长征、抗战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各种资料、图片、书画和杨至成身前的许多珍贵遗物。

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