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因,每天都会接见很多人,人数比较多,因此听每个人表达诉求的时间就很有限。

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接见的群众会舻慕惨淮蠖眩托奶墙餐旰螅故遣恢浪且泶锸裁础

这种情况很普遍,包括我也是。

上大学时每门课都会选一个课题试讲,尽管我课前准备的很充分,但是讲完后的效果真的不是很好,大家听的稀里糊涂,嗯,准确说是不知道我要表达什么。

有时候,把一件事情讲清楚不容易,我所犯的毛病和每天接见的群众表达诉求时是一个病,没有中心和重点,逻辑很混乱,准确说是缺乏结构思考力。

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是把这件事情漂亮完成的最重要的前提。

那么如何听他们讲清楚一件事呢?

我们老大接见这些人时并不会听他们舻慕彩觯嵛剩

1.你叫什么,哪得人,身份证(确定属地)

2.你来这里想要做什么,需要解决什么(确定诉求目的,确定是否在管辖范围)

3.到此,一件事基本了解清楚。复杂的事情多会问过程,中间你做了那几件事,结果如何。

一件事三五分钟就倾听完了,剩下的就是我们如何解决。

后来,看了李忠秋的《结构思考力》,才知道我们我们老大以及我缺乏的这种思维叫做结构化思维。

(一)结构化思维具体是什么?

定义是这样:结构化思维的本质是框架。它将搜集到的信息、数据、知识等素材按一定的逻辑进行归总,继而让繁杂的问题简单化,最终结果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看完定义可能还是不懂结构化思维是什么。

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个团队管理者,一天早晨,接到下属的一个电话...

下属的电话

“李总,您好!我是小赵,有件事情非常紧急,今早七点,我接到郑州交通管理局的电话,六点十分在郑州203国道上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我公司销售部小马驾车与一辆大货车相撞,小马当场死亡,对方司机重伤,目前在医院抢救,与小马同车的还有公司销售员张三、李四和王五、三人都不同程度受伤,但无生命危险。目前事故责任还不能确定,我准备立刻前往郑州处理相关事务,希望跟您商量一下应对措施。”

面对这样一个非常紧急的状况,你会如何应对呢?

错误的示例

“小赵别着急,首先向主管总裁汇报,然后联系相关医院,确保伤病员的全力救治,再联系一下保险公司,协商一下理赔事宜。还有联系一下伤亡员工家属,另外,跟郑州的交警部门确认一下事故责任,一定要全力维护公司的利益,别忘了跟销售部门也说一下,让他们确保货物安全,做好供货交接,处理好工作上的关系,让他们能理解我们。你就按照公司的处理预案,立即进行事故处理。对了,千万别忘了做好伤亡员工家属前往郑州的准备。”

上面的表达,大概只用一分多钟的时间,看起来每一句话都对,但放到一起,不太容易理解主旨,不用笔也很难记住。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像这样基于自己的经验快速得出一些答案,可能对也可能不对,而且多半没有想清想全。因此我们会认为如果给你30秒时间要是说不清楚一件事,那么给你30分钟、半天你也未必能说清楚。

那我们如何运用结构思考力在横向上要看清看全,纵向上挑重点,分层次来描述呢?

正确的示例

小赵,跟总裁汇报,并迅速成立事故处理小组。 第一,确保医院全力救治伤亡人员、安抚家属; 第二,与保险公司、交警部门等单位协调维护员工、公司利益; 第三,让销售部做好货物和供应商的善后处理。

这样表达看起来事情看得更加的清晰、全面、准确,效率也比较高。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再每一点继续深入,做更详细的计划。这是一种强调先总后分的立体化思维,哪怕多到一百件事情,把它说清、说全,只是深度差别而已。

方法很简单,主要是先总后分效率比较高、把各要素进行了分类、分类之后还对其可以了概括、表达时还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用四个关键字来表达就是结构思考力的四个核心原则:论、证、类、比!

【论】论证先行:一次表达只支持一个思想,最好出现在开头。

【证】以上统下:任何一个层次的思想都是其下一层次的概括。

【类】归类分组:每一组思想必须要属于同一个范畴。

【比】逻辑递进 :每组思都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所以,整个逻辑十分清晰。

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逻辑是另一类: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以我们解决群众诉求为例:

发现问题

群众表达的诉求是什么,确定主要诉求

分析问题

确定问题原因,这里一个很好的思维框架,就是“人机料法环”,把问题搞清楚的“人机料法环”,也叫做鱼骨图。

人,人的问题?――群众有没有联系相关部门?相关部门个人工作到位不到位?

机,部门的问题――机器对于我们就是部门,没有具体责任部门或者责任部门相互推脱?

料,结果的问题――解决资金不到位?答复意见没执行?

法,制度法律不健全――当前制度政策有问题?法律方面存在争议?

环,职务人情的问题――上下级问题?前后任问题?

测,即整体评估,有时存在几个方面交涉,需要进一步深化分析。

人机料法环测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经常用来找问题分析问题的工具,当然,这个灵活变动下也能用于解决生活中一些繁杂的问题。

这只是粗略的分析。有一个因素还未考虑,那就是「群众」的因素。

如果「群众」表达的诉求是虚假的,整个分析就是纸上谈兵,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这就到如何解决问题了。

解决问题不一一详述

(二)如何锻炼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不是一时半会就能习得,需要一定时间的锻炼。再次,借鉴曹将的文章,提供锻炼结构化思维的三个方法

第一是积累结构。

这个背后其实是专业知识的沉淀。和家人去餐厅吃饭,经常会面临一个窘境,父母会抱怨:

这个菜菜市场只用 10 元一斤,这里却要卖到 50 元,真的是敲诈!

可是,定价其实对应着自身的逻辑,一般来说包括:

成本法。一道菜背后的成本包括原材料的价格,厨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付出,信息系统的维护,餐厅租金等一系列成本,所以,价格不应只是原材料价格。

需求法。这是从供求关系上看。如果这道菜只有这里有卖,又确实好吃供不应求,那么价格贵理所应当。

竞争法。如果其他店的价格也是类似,那么也就无可奈何。

所以,知识是引导结构分析的前提。

第二是思维锻炼。

说说个人的做法吧,三个步骤:

首先,搜集素材。

在面临一个新问题的时候,我不会一开始就按某个逻辑来归档,而是给出一段时间搜集素材。目的是形成感性认识,并对问题产生基础判断。等到信息相对饱和时,开始下一步。

其次,对内容进行归档。

大框架一般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嵌套「5W2H」的逻辑。例如这篇文章:

发现问题

堆砌素材的现象。

分析问题

[WHY]这是由于缺乏结构化思维导致。

继而说明[WHAT]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解决问题[HOW]:

套路上,从知识积累到思维锻炼。

资源上,有MBA智库百科和券商报告。

工具上,有纸笔和软件。

第三,内容输出。

写作是锻炼结构化思维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它会让我们有意识地围绕「中心思想」进行论证,中途涉及「子论点」和「论据的展开」,并学会用「数据」或「案例」在表达。

同时也会产出一系列附加值,比如修辞,比如对句式的把握。

最重要的是,它逼迫我们去思考。

(三)两点锻炼结构化思维的途径

那么,有哪些途径可以帮助我们锻炼结构化思维呢?

01 MBA 智库百科

↑ MBA 智库百科

这里聚集了一系列经管类的方法论。比如我们进入到「最多推荐页面」,就有:

蘑菇管理定律。

猴子管理法则。

情绪ABC理论。

破窗效应。

SMART原则。

……

02 看干货文章做笔记

推荐使用方格本进行记录。纸的结构划分也有讲究,可参考下图:

↑ 笔记结构

标题行:说明主题。

标签行:注明一系列关键词,方便日后检索。

复述部分:对内容进行直接重述。

提炼部分:对内容进行精简,拉出主干和框架。

分析部分:写明自己的理解。

留白部分:方便日后补充。

↑ 笔记案例

这个过程或许会费时,但多做几次后效果真心不错。等到自己要梳理逻辑时,便会有如鱼得水的喜悦感。

如果嫌弃自己的字不好看,或者时间确实不充分,那么可以用一些数码工具来替代。

例如 Xmind 一类的思维导图。

↑ Xmind

或者「幕布」一类的框架图。

↑ 幕布

总之,目的是通过学习他人的逻辑,为自己之后的结构化实践做准备。

―― End ――

愿化一座孤岛陪伴孤独的你

等你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