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有无数将士不幸牺牲,其中集团军总司令有两位,一位是大名鼎鼎的第33集团军上将总司令张自忠,一位是第36集团军中将总司令李家钰。

张自忠的故事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天重点说说川军将领李家钰的故事。

李家钰

01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主动请缨请求为国出战

李家钰,1892年生,四川省蒲江县人。李家钰是川军中军官系的首领,所谓军官系就是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同学关系为纽带组成的一撮人。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发起全面侵华战争的野心已暴露无遗。远在四川的李家钰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向蒋介石提出率领自己部队到前线抗敌的想法。

卢沟桥事变

1937年9月初,李家钰率领自己的第47军奔赴抗日前线。临行前,李家钰曾赋诗一首:“男儿仗剑出四川,不灭倭寇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

1937年12月,第47军全体将士在长途跋涉4000公里后,抵达晋东南抗日前线,布防于太行山地区。

第47军并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因此武器装备很差,士兵们的标准配置通常是一把大刀,一杆长枪,外加两颗手榴弹。部队从四川出发时仅穿着草鞋和单衣,等到达山西时,已是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季节,许多士兵冻得直哆嗦,李家钰不得不通过报纸向社会募集棉衣。

第47军虽然武器装备极差,但将士们上阵杀敌的决心都很高。在山西抗战的头两年时间里,李家钰率领第47军积极配合八路军的进攻,累计给敌人造成1.5万的伤亡。李家钰的部下兼同乡杨岳岷营长、周策勋营长接连壮烈殉国,营长以下伤亡的川军将士更是以万计。

1939年冬,李家钰因在山西抗战期间表现卓越升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

02豫中会战失败后,主动承担起掩护友军撤退的重任

1944年3月,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准备调集重兵攻打河南。截获这一情报后,李家钰向上级提出“与其待敌来袭,不如先发制人”的想法,并建议空军偷袭日军设在北邙山的阵地,率先给敌以重创。

但是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并未采纳这一建议,在作战部署会议上仅讨论了军官随行人员、重要行李以及机密文件向后方转移等问题。这说明,蒋鼎文并未打算作顽强抵抗。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

果然,豫中会战打响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很快就败下阵来。日军仅用时两天就拿下了郑州,随后宜阳、洛宁、卢氏等地相继陷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眼看情况不妙,率先弃守洛阳往西逃窜。原本打算参加洛阳会战的汤恩伯、王仲廉、孙蔚如等人一看司令长官都跑了,也纷纷选择西撤。

由于最高长官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几十万国军将士陷入“群龙无首”的地步,各军在撤退的过程中并无统一方案,以至于最后全挤在了渑池以南的一个小镇中。

几十万军队拥挤不堪,不仅会耽误撤退的时机,还有可能被日军乘势围歼。李家钰在与其他将领商议后,主动承担起掩护友军撤退的重任。

李家钰塑像

5月21日拂晓,李家钰得知日军正在追击高树勋部后,决定前去支援友军,他对部下们说:“值此生死关头,凡有爱国爱家之志,誓死消灭日寇者,随我前进,如有他心,可自寻出路。我部殿后,要在后面不断侧击日军,阻止日军入潼关威胁陕西。”部下纷纷表示,愿追随总司令上阵杀敌。

天亮后,李家钰率领集团军总部200余人先行抵达陕县秦家坡,在攀登齐旗杆岭途中遭到日军伏击,李家钰不幸中弹身亡。集团军总部200余人与敌人死战到底,最终仅有2人生还。赶来支援的104师将伏击的日军赶回坡顶后,师长杨显名派出5名敢死队员将李家钰将军的遗体抢回。

李家钰墓

愿吾川人勿忘李家钰,李家钰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并为其举行了国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