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教育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城乡教育的差别依然存在,缩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水平应当成为农村教育的重点。

一是区域教育不平衡依然存在。虽然近几年国家拿出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扶持农村教育发展、改善农村教育,使农村的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改变的只是物理环境,人文环境依然有待提高。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大多数农村学校虽然在国家的大力帮助下,修建了新的教学楼、有了现代化的教学仪器,但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文化素养等等与城市学生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与农村孩子生活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在偏远农村,“教育”一词显得干瘪无力,多数家长一听“教育”就理所当然的认为是学校的事,而入学后,家长更是做起甩手掌柜,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的,孩子学习不好认为是老师教得不好,管理的不好。

而在城市,大多数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在孩提时代就注重良好习惯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入学后则更是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身边有一个生活在县城的朋友,他的孩子是初中生但文化素质却比我们班的学生高很多,与这位朋友交谈后得知:作为家长,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自控能力、自主选择能力、团结和分享意识等。我相信这是大多数城市家庭教育的缩影。

我在农村已从教8年,这8年来通过家访、开家长会、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电话交流孩子在校状况等,没有一位家长有过这样的意识。因此,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人文环境和家长的教育理念使城乡教育的区域差异依然存在。二是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不强。相信大多数人都看过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通过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及了解参赛选手们的背景,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参赛选手从小就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家长“运用说服的力量”的教育理念、思维、视野都非常开阔,且与时俱进。

这些选手们的家长从孩子小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各种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使孩子文与艺双修,为接受学校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