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废除了100多年,怎么还要选入语文课本?许多家长表示不解

明朝成化年间,科举考试被整改,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史称“八股”,什么是八股?就是应试文章的8个章节部分,从破题、承题、起讲,到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最后是束股,把文章的格式以及套路都给固定,相当于一座独木桥,只能从这一条路过河。不过有意思的是八股还直接把后面4部分的框架锁得更严,规定只能用一种类型的对偶以及排比,而且文风也必须学着孔孟,这无疑就是框死了文人的思想。

对于八股取士,历代也都是各种批评指责,康熙亲政的时候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随即废除了八股文体,可后来实在是没有找到更好的问题可以取代八股,结果没有办法只能再次恢复,而这一次恢复也直接又持续了近百年,直到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结束,八股取士才被彻底废除,而有意思的是这一年的状元却没人认领,也算是历史上最可悲的的状元郎,苦读寒窗十数载,结果一朝梦碎了。

可有意思的就是,在14年的时候,明明已经废除了有100多年的八股文,却被再次启用,选入了高二语文课本之中,而这一举动也让不少家长完全不能够理解,对于这种“旧制度”的文体,现如今难道还要再一次的学习?

面对种种质疑,相关人员给予了回答,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对于语文根本没有一个合理的认知,作文写的懒散,文风异常散乱,有些句子都是上不下承,没有任何的起承转合,想到哪就写到哪,这样的作文根本没法看,就像聊家常一样,已经失去了“作文”的意义,引入八股文也是无奈之举,为了学生能够有一定的框架结构。

当然这个也确实如此,现如今的学生作文,文风散乱确实犹如聊天一半,没有任何的作文含蕴在里面,引入八股文体,也相当于给了他们一个框架,类似于练习毛笔字一样,有一定的架构认知,这样写作起来便会有些模样。

不过还是许多家长表示担心,觉得这也会不会限制孩子的思想,影响他们的自由发挥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回答的是,现如今高考也没有以此为标准选拔人才,只是为了给孩子们认识到真正的作文,而并不是随便写写,就以为是作文,这样的作文完全不能入眼,也完全看不出什么价值,退一万步来说,就是和你练字一样,对此各位客官是如何看待的呢?

相关文章